有人戲言:最佳談戀愛的年齡,就是退休以後。有時間,有退休金,還害怕寂寞,成熟穩重,懂得珍惜身邊的人。
雖然是玩笑話,其實仔細想想,沒有任何說錯的地方。這時候,生活的節奏慢了下來,確實是有大把的時間用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人喜歡養魚遛鳥,有人喜歡畫畫寫字。有些人就是想重新經營一段感情,能體會一下白頭偕老的滋味,其實並沒有什麼錯。
不管是多麼大的年齡,都有被認可,被呵護,被理解的需求。可是,很多孩子不懂那個年齡段的人的需求是什麼。就像是「養兒方知父母恩」,有些東西必須親自經歷過才知道箇中滋味。無法做到感同身受,所以對一件事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
老人想要再婚,在孩子眼裡,就變成了無法理解的一件事情。覺得老人就應該安守本分,不能有其他的念想。這時候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一個人好好生活,就可以了,何必再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讓人生有更多的羈絆。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會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而孩子長大,父母老去,孩子很多時候也會犯當初父母的那個毛病,會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父母。
鳳萍今年65歲,她老伴很早就去世了。人老了怕寂寞,親家公喪偶對她也有這個心思,兩個人就搭夥過日子了,可是沒想到,讓兒子知道後,會有這麼大的變故。
孩子,我只是想有個人作伴。
鳳萍老公去世五六年了,她本來就很膽小,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會害怕,晚上睡覺要留一盞燈,有一點動靜就會驚醒。
本來想和兒子住一起,可是兒子家房子很小,三口住剛剛好,如果她去了,就要和孫子擠一間房,孫子也越來越大了,不合適。
她只好一個人在家,一個人吃飯睡覺,沒事的時候,看著電視發獃,回過神來,不知道電視演的是什麼,也不知道幾點了,是不是該吃飯了。下去走走,也是漫無目的的瞎轉。偶爾有一次,在菜市場碰到親家公,看他買了一堆熟食,幾個饅頭,正要出來。
兩個人聊了幾句,她說:「親家,你今年也得六十多了吧,光吃這些油性大的食物,不怕高血脂啊!」沒想到,老頭苦笑一下,對她說:「你叫我老許吧,我也不願意吃這些,可我自己不會做飯,在家就會下個麵條,可天天總吃麵條,也不是個事啊!」
鳳萍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對他說:「要不,我買點菜,給你做頓飯吃?」老許眼神一亮,對她說:「好啊,我好久都沒吃到過熱乎的飯菜了,咱去我家吧。」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