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到張曼玉的獨白,你會發現,根本不需要去「懂」這部電影,它是一種存在,關於愛情,關於失去,關於陰差陽錯,關於所有人再回不去的情竇初開的年華。
很多人只能用哭泣來懷念,而她說出來了你的心裡永遠說不出口的字字句句:
當90年代溘然長逝時,誰也無法預料,那段時光是多麼寶貴。
但誰都看得出來,張曼玉成長為真正的演員了。
她離現實更遠,超越了她自己,也超越了整個亞洲電影圈。
2000年,她用花樣繁多的旗袍征服了整個西方,《花樣年華》成了時尚中永恆的東方之美。
而在2004年,她出演了自己的前夫導演的《清潔》,成了戛納的影后。
人生與電影一樣風光無限,是什麼感覺?
張曼玉說,「沒有什麼感覺,我想休息了。」
蝴蝶已經破繭而出,需要休息了。
於是她推掉了賈樟柯的《刺青》,推掉了許鞍華的《妾的女兒》。
她對文藝片已經沒了動力,她不知道是否還能爆發出真正的演繹才華。
她已經40歲了。
《紐約時報》採訪她。
她說,「從整個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我沒有真正享受過自己的生活。我在一年之中拍攝10部電影,片場和汽車成為我睡覺的地方。現在,我雖然已在電影界獲得一些成績,但我覺得,如果從現在開始還不能為自己活著的話,就有些晚了。」
做了半輩子的演員,如今她最想扮演的,是自己。
你可以說她任性,說她不自量力,但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氣。
4
這一次,她選擇了音樂,選擇了即興表演。
因為在舞台上,你就是一個人。
縱然台下無數觀眾,只要一開大燈,一切就消失了,你只能看到你自己,看不到更遠的黑暗。
嘲弄,喝彩,鼓掌,支持,都不見了。
像是進入了自己心靈的黑洞,被巨大的旋風拍打著,不斷剝離著那不屬於歌手的那部分自我。
這個過程無疑是痛苦的,像是重裝上陣,重頭來過。
像是感情,初見,熱戀,分手,然後再次陷入別人的懷抱,每一次都需要無上的勇氣。
但張曼玉從未退縮過,容顏不斷老去,她卻更自信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