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常常說「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這是很多老人都嚮往的,畢竟人老了,總希望兒女陪伴,子孫環繞。其實很多子女是願意承擔為父母養老的義務,只是當子女和老人真的住在一起時,就會有一些矛盾,這也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而產生的。
林大爺就一個兒子,他兒子在大城市定居,而林大爺老伴走後,林大爺就一個人住在家裡,但是感到了孤單,就去了兒子家養老,然後在兒子家生活一段時間,林大爺才覺得還是自己家裡好,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
來自林大爺的自述:
我是林大爺,今年67歲,我已經退休有7年時間了,退休後的我,每月有5000元的退休金,而我老伴在我退休後第6年因病去世了。
我有一個兒子,結婚成家後,就在大城市定居了下來。當年我和老伴把兒子供上大學,兒子沒有選擇省內的大學,而是報了外省的大學,大學畢業後,兒子就留在當地工作,再後來,兒子談了個對象,是當地女孩。
他們結婚時,女方家要求我們在市裡給他們買套房,而我們考慮到兒子和兒媳都在那工作,就答應了下來,只是要全款買不現實,於是我們和女方家商量後,女方家和我們共同出首付,然後房子寫上我兒子和他們女兒的名字,房貸由小兩口自己來還。
自從兒子結婚後,由於我們這離兒子住的城市也遠,於是我和老伴基本是半年才去看兒子一次,而兒子有時間也會帶著兒媳回來看我們。後來兒媳懷孕到生孩子,因為離娘家近,都是她母親照顧的,不過我們也出了錢。
這些年下來,我們也知道兒子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雖然他工資還可以,但是他壓力也不小,於是我和老伴也會經常貼補小兩口。
後來我退休,前幾年我會帶著老伴去旅遊,但是老伴去世後,我一個人在家裡生活了半年時間,可每天在家裡看到那些熟悉的東西,就會想起老伴,於是我想換個環境。
我就給兒子打了電話,說:「兒子,我想去你家住。」兒子聽後,就說:「爸,你來住,是好事,我打算這段時間,跟你提這事,畢竟你一個人在家裡住,我也不放心。」
聽了兒子的話後,我第二天把家裡收拾了一番,買了機票,第三天,我就坐著飛機去了兒子家,當時兒子在上班,是兒媳來接的我,我們從機場回去,打的車,在車上,我能看齣兒媳並不高興,似乎不歡迎我來。
我在兒子家住下後,本來我想幫他們兩口子每天去接送孫子上下學,可是兒媳說:「爸,你也不熟悉這邊,這事就不用你操心了。」兒子也點點頭,贊同兒媳說的。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