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之朋友之間的相處更難的地方在於,婆媳之間本身就是不對等的,朋友的相處交流是建立在平等的地位上的,但婆媳不是,孝順婆婆,是做好一個兒媳必須要滿足的條件。這註定了兩人地位的不平等。
種種情況都說明了婆媳相處的不易,但這也不是無解的。
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將婆婆和媳婦聯繫在一起的人是兒子、是丈夫,那麼丈夫的行為對兩人之間的關係就尤其重要了。
02
小明就是婆媳關係中的受害者,原因在於丈夫不分青紅皂白的孝順,即愚孝。
小明在和丈夫結婚之前並沒有見過未來婆婆幾次,但小明也沒有重視這個問題,因為和丈夫談的來,丈夫也溫柔體貼、老實忠厚、為人還算上進。小明認為婚後生活也應該會很幸福。
但事與願違,婚後,小明見識到了什麼叫無理取鬧。小明的婆婆總會因為各種事情對小明產生不滿的情緒並出口指責,從不顧及小明的顏面。一次兩次,小明也就忍讓了,但事情發生的多了,小明也開始反抗。
小明將事情向丈夫傾訴,希望丈夫能理解自己,勸解婆婆,以解除目前兩人的僵局,但丈夫卻百般推脫,希望妻子能孝順自己的母親,還講述母親的各種不易。
小明既得不到丈夫的安慰又得不到丈夫的支持,逐漸變得愈發暴躁。
在一次婆婆又開始蠻橫不講理時,小明徹底爆發,二人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此後,這個家庭中,婆婆與媳婦的爭吵成了常態。
對此,小明的丈夫從來不表態,表態也只是一味地勸解小明,要孝順父母。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鄰里之間都知道了這家婆媳不睦,爭吵是常態,當然也有背後笑話的人。
婆婆在一次外出買菜時,正好聽見有人在背後議論自己家的事,有人說婆婆管不住媳婦,讓媳婦作威作福,也有的說婆婆不講道理,讓媳婦受盡了委屈。
無論是哪一種說辭,都讓婆婆覺得難以忍受,覺得是媳婦禍害了自己一家。
回家後,看見剛剛起床的媳婦,一肚子的氣不知如何發泄,便叫醒了兒子,指著媳婦說「這個家有她沒我,有我沒她,要媳婦還是要媽,你自己看著辦吧」
兒子雖不知發生了什麼,但卻不敢違逆母親的意思,只能拉著小明的手回屋和小明說「你也了解我媽的脾氣的,來得快,去得快,我們先離婚,之後等她氣消了,我們再復婚,好嗎,拜託了」。
小明聽了之後,氣紅了雙眼,對丈夫徹底寒了心「好,我們離婚」
丈夫以為小明是同意自己的想法,假離婚再復婚,殊不知,小明早已下定決心,徹底離開這個家。
等到丈夫再找到小明,要求復婚時,小明拉著另一個人的手,微笑著告訴他「不用復婚了,和你媽媽過去吧」
丈夫變前夫,後悔莫及確毫無辦法。
丈夫的愚孝、不作為,讓小明備受傷害,耗光了曾經真摯的情感,也讓自己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