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六親不認這類概念自古便有,但真正將其連結在一起時,則要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馮德英所寫的《苦菜花》這本小說中,在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丟了差事去找他,他不惟不幫忙,反倒六親不認了。」狠狠的批判了面對家國危難時,背叛國家與民族的漢奸行徑。
至於「六親不認」究竟指那六親,主流說法同樣分為三種。
其一,為《左傳》所言,六親指父子、兄弟、姑姐(父親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屬)及姻亞(夫的家屬)。
其二,為《老子》之說,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
其三,為《漢書》記載,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
時至今日,大眾更為認同的是第三種說法,畢竟《漢書》中的六親是每個人都倍感親近的血緣與婚姻關係。其實,不論如何,親情的重要性都毋庸置疑,惟願你我珍惜眼前人,莫行後悔事。
生活中,像這樣隨處可見又暗藏深意的用語辭彙數不勝數,平日裡脫口而出後,若是帶著幾分好奇心一探究竟,不僅能豐富所見所聞,更能感受到千年傳承的文化魅力,何樂而不為呢?
惟願你我,在這瑣碎繁雜的人間煙火中,總能保持幾分求知的態度,向上的精神,無憂無懼,淡泊寬廣。
文章來源:頭條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