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被欺負,婆婆怪兒媳不夠大度,兒子急了:我們走,去娘家過年
01
生了二胎,父母要對兩個孩子之間的相處做好引導。
年幼的孩子沒有分辨的能力,而如果從小就給孩子輸入「姐姐要讓著弟弟」這一套觀念。看似有利於姐弟的相處,其實更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王松(化名)家裡有兩個孩子,育兒觀念的分歧,導致家裡紛爭不斷。
02
王松今年35歲,出了名的寵妻狂魔。不吸菸,不喝酒,很少跟朋友一起出去。他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歲月靜好,老婆孩子熱炕頭。
妻子李瑤(化名)第一胎給王松生了個女兒,名叫歡歡(化名)。
王松別提多開心了,恨不得把全世界最美好的東西都給女兒。
每天下班回來,就哄著女兒。喂女兒吃飯,給女兒洗澡,帶女兒出去玩。
聽到女兒第一次叫爸爸,王松這個大男人,激動地哭了好久。
在女兒兩歲的時候,李瑤生了二胎,是個男孩,叫樂樂(化名)。
全家人都很高興,唯獨王松高興不起來。他知道家裡有兩個孩子,自己對女兒的愛,現在要分一半給兒子。他特別怕自己處理不好兩個孩子的關係,怕女兒受傷,怕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王松決定,除了工作之外,和李瑤一起開始讀育兒的書,然後在歡歡樂樂身上實踐。
他們不希望因為樂樂的到來,讓歡歡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他們不希望成為偏心的父母。
在喂樂樂的時候,李瑤會把歡歡叫過來幫忙,一邊喂樂樂吃飯,一邊給歡歡講她小時候的事。
他們在哄樂樂的時候,也讓歡歡參與進來。會因為歡歡的幫助,對她大加讚賞。
有時候歡歡看著弟弟,會驚訝地感嘆:「弟弟與自己有好多相似之處,我要像愛爸爸媽媽一樣愛弟弟!」
王松和李瑤聽到這裡開心極了,他們正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歡歡參與到樂樂的成長,讓歡歡意識到這個剛出生的弟弟與自己的生命發生深刻的關聯,從而讓她能夠發自肺腑的因為樂樂的出生而欣喜。
歡歡會帶著弟弟一起玩,給弟弟讀故事,兩人一起做遊戲。
家裡滿是兩個孩子的笑聲,王松和李瑤開心極了。
王松非常感恩妻子給自己生了兩個可愛的孩子,感謝妻子給他一個這麼有愛的家。
等到樂樂兩歲的時候,歡歡該上幼兒園了,王松和李瑤由於工作繁忙,便希望婆婆來幫忙照看孩子。
令王松沒有想到的是,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母親的到來,不僅沒有照顧好兩個孩子,反而讓原本融洽的婆媳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
王松在商場給歡歡買的洋娃娃,女兒正玩得很開玩得很開心,一旁的樂樂想要玩姐姐的洋娃娃,便哇哇地哭起來。
婆婆看到了二話不說,就把歡歡手裡的娃娃搶過來,給了樂樂。
樂樂開心了,但歡歡開始哭,婆婆就對歡歡說:「哎呀,歡歡你別哭了,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呢。你是姐姐,該讓著弟弟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歡歡聽到這話,眼裡滿是不開心,便把自己關到房間裡。
李瑤看到了,想直接去給婆婆說,不能這麼對待歡歡,歡歡還小,這樣不利於歡歡的健康成長。可是想到婆媳關係本不好相處,便把這事告訴了王松,希望由王松出面給婆婆說。
李瑤對王松說:「老公,你媽不應該這樣對待歡歡。這樣一方面會慣壞樂樂,另一方面還不利於歡歡的成長。我們前期的育兒教育,會因為你媽的這種行為,讓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緊張起來的。」
王松感到非常不開心,女兒就是他的命。他希望女兒可以盡情地玩,遇到不開心的事,可以放聲大哭,而不是連哭得權利都沒有,還要被指責不懂事。
他趁李瑤不在家的時候,給媽媽認真地談了關於她帶孩子時所出現的問題。
他不希望媽媽給歡歡灌輸「姐姐要讓著弟弟」的觀念,他希望兩個孩子還能像之前一樣融洽相處。
王松媽媽覺得自己的做法沒錯,她覺得自己的這種方式,會讓歡歡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她認為純屬是王松小題大做。
王松和李瑤也不想給婆婆計較,認為婆婆也不容易,這只是觀念的分歧,他們兩個多花時間陪陪孩子就好了。
終於熬到了年假,快過年了,他們希望這段時間在家好好陪著兩個孩子,引導著歡歡樂樂,還能保持原來的友好關係。
王松卻發現歡歡越來越不開心,那張小臉滿是憂傷。王松和李瑤心疼極了,而樂樂卻變得越來越自私,動不動就會哭,動不動就搶姐姐的東西。
在吃年夜飯的時候,樂樂更過分,他看到歡歡的勺子,直接就搶走了,左手拿一個右手拿一個,在那玩來玩去,嗝吱嗝吱地笑。
歡歡委屈得想哭,但望了望奶奶,忍住了,讓再給她拿一把勺子。
王松看得非常氣憤,真想把樂樂手裡的勺子還給歡歡。
而婆婆的做法卻是表揚歡歡,說:「歡歡長大了,真是個懂事的孩子,知道讓著弟弟了。」
這一次,李瑤便沒有再忍讓,直接就對婆婆說:「媽,你看看現在兩個孩子的關係被你搞成什麼樣子了,歡歡在這個年紀懂什麼,你在給她灌輸什麼觀念,憑什麼姐姐要讓著弟弟,這是什麼強盜邏輯。」
婆婆感到非常氣憤,說「姐姐本就該讓著弟弟,誰讓她年齡比樂樂大,讓著他點怎麼了,這不應該嗎,我不能讓我孫子哭,讓我孫子不開心。」
兩人便因為育兒觀念不同,大吵了起來。婆婆指責兒媳,認為兒媳不夠大度,一點都不像個當媽的樣子。
王松當場就坐不住了,認為他媽不僅讓歡歡變得越來越壓抑,讓歡歡小小的年紀就學會了看人臉色,他認為這不是一個孩子本該有的童年。
於是就告訴她,自己在家過年吧,我們去歡歡姥姥家過年,抱上兩個孩子,就走了。
便留下婆婆一個人,守著那一大桌子菜,婆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錯了。
03
代際之間,很容易因為這種育兒觀念的分歧而爭吵起來,互不相讓。
老人年紀大了,他們不理解「姐姐讓著弟弟」這一觀念怎麼就是錯誤的,因為他們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一代人。
在新年這一闔家歡樂的時刻,王松和妻子帶著孩子出走,留下母親一人,顯然不是對的。
類似的場景也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如今新年將至,為了避免此類事情發生,這裡有兩點建議給到大家。
一,及時與老人溝通,給他們講講「姐姐讓著弟弟」的危害。
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自己童年的遭遇,來告訴老人。
我們這一代人,家裡多是有不止一個孩子。小時候,因為讓著弟弟,自己作為姐姐,為了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吃了多少苦。
而這種經歷,甚至伴隨我們成年後,與同事朋友的相處,不敢輕易地表現自己的需求,總是在考慮別人,害怕被別人指責自己是個自私的人。
如果作為弟弟,這種經歷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自私,只會考慮自己的需要,這也不利於以後的成長。
二,身體力行,自己多花時間陪陪孩子。
老人年紀大了,他們的這種觀念也很難更改。
我們要對他們給予理解,認識到父母的有限性。
既然無法更改父母的觀念,那不如從自身做起,多花時間參與到孩子的成長當中。
給兩個孩子足夠的愛,陪伴他們成長。遇到問題,及時糾正。
希望我們多抽出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不要指責他們,年幼的他們並不知道什麼對錯,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們愛,盡情地愛他們。陪伴孩子的過程,也是我們第二次成長的過程。
文/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