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人總是在有對比後才會發現自己做錯了事,但在此之前,與人產生恩怨之時,卻不會常思己過,總認為自己活成了這個世界上最有同情心與正義感的人。
人總有一種下意識替自己開脫的意識,對自己要求很低,但對別人要求又相當嚴苛。直到遇到一個真正的厲害角色,自己拿不住、吼不下,被對方所鉗制,還會明白,從前那個可以被自己欺負得了的人,其實善良得像小白兔。
這是一位現在50歲的婆婆的懺悔,當然,其誠意來自自己這一年多的親身感受。當前兒媳因為她的種種挑剔與刻意的針對與嫌棄最終忍無可忍與她兒子離婚走人之後,她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兒子終究還是要再結婚的。
兒媳婦這種配置,這輩子她不可能將其拒絕在家門之外,統治兒子的一生。但她卻認為,前兒媳那種類型不是自己喜歡的。懦弱無能,成天在自己面前擺出一張哭喪的臉,看著都嫌晦氣,直覺就想欺負她
。她是一位精明伶俐的女人,天然喜愛那種性格與她相近,嘴甜如同抹了蜜一般的同性晚輩,認為人的跟投緣的人才能輕鬆相處,就算是兒媳婦,也得按她的心意來挑,畢竟也得在一起生活幾十年,有個礙眼又不懂得討她歡心的女人成天在眼前晃,是一種受罪。
可是兒子結婚,找的是自己想要過一輩子的女人,不是替自己老媽挑會侍候人的婢女,也不是為她找貼心的玩伴與陪伴,後來發生的一切便證明了她錯得有多離譜。
兒子再婚娶的這個女人,是她一直以來就喜歡的一個女人。可能很早以前就對她兒子有意吧,總是處處討好與親近她。就算是她兒子結婚之後,她還是習慣性「走家長路線」,沒事就來拍她的馬屁,聽她講自己兒媳的不是之時,隨聲附和,總不忘適時添上一句:「我是沒這種福氣當您的兒媳婦。
但如果可能的話,一定會拿您當自己的親生母親一般對待。您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啊,我不懂那個女人為什麼身在福中不知福?」簡直就是火上澆油,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明擺著就是想增進他們家的家庭矛盾。
可當時,這位婆婆卻一點也沒察覺,還認為可算是找到了一個能理解她所有想法的知音。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