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讀者朋友問到這樣的問題:「
吃降壓藥,到底什麼時間服藥降壓效果最好?早晨還是晚上?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進展,對於高血壓的管理控制來說,也越來越走向精細化了。原來追求的可能是吃了降壓藥,過幾個小時量一下,血壓降下來了就好。而隨著動態血壓監測的進一步普及,如何在24小時內,儘可能在更長的時間內保持血壓水平的達標,就成了減小高血壓對健康危害的一個重要方面。
而在降壓藥物治療方面,目前的治療選擇,不但要結合情況,合理選擇降壓藥物,而合理選擇降壓藥物的服用時間,從而保證降壓藥物的長期療效和24小時血壓控制平穩度,也成了很多臨床研究的研究方向,而關於降壓藥到底什麼時間服用獲益更多的探討,現在也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和切實關係到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現實問題。
兩項降壓藥物服用時間研究,得出不同結論
在一項2019年發布的高血壓藥物治療時間學前瞻性研究中,納入了超過1.9萬名高血壓患者,平均年齡在60.5±13.7歲左右,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隨分分為兩組,分別選擇晨起後服用降壓藥和睡前服用降壓藥。
在隨後6.3年的隨訪時間中,共有1752人出現了心血管死亡,心梗,冠狀動脈支架介入治療,以及心衰,卒中等心腦血管問題,在調整了年齡,性別,腎病,吸菸,血脂,血糖,睡眠時收縮壓水平等因素後,分析結果顯示:睡前服用降壓藥的患者發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下降了45%,卒中風險下降了49%,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了56%。
這樣的研究結果在當時曾被大肆宣傳報道,稱很多人晨起服用降壓藥的習慣都是錯誤的,睡前服用降壓藥才是最好的選擇。但僅憑這樣的一個研究,就認為所有的高血壓患者,都應該睡前服用降壓藥,是不是太過偏頗呢?
在近日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發布的一項新研究中,卻得出了與上述研究結果相悖的結論。在這些新研究中,納入了超過2.1萬名高血壓患者,同樣採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一組晨起後服用降壓藥,而另一組則睡前服用降壓藥。該研究隨訪時間超過5年,記錄了研究開始以來兩個分組的參與者發生心血管疾病、卒中以及心血管死亡的住院治療記錄。
這項新研究的分析結論顯示,在隨訪的5年時間內,睡前服用降壓藥的分組中,發生上述心腦血管事件的幾率為3.4%,而晨起服用降壓藥的分組,出現比例為3.7%,最終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時間點服用降壓藥,對於心血管時間發生的降低作用,沒有顯著性的差異。
面對兩個結論不同的研究,我們是應該相信哪一個呢?前一個研究顛覆了常規認知,發現睡前服用降壓藥會帶來巨大獲益作用;而後一個研究更新,參與人數也達到了2.1萬人,得出的結論卻是不痛不癢。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感覺無所適從,這研究,那研究,不知道該信誰。
三大高血壓國際學會,給出降壓藥服用時間的立場文件
為了釐清這一問題,2022年8月16日,世界三大高血壓權威學會,包括國際高血壓學會(ISH),世界高血壓聯盟(WHL)以及歐洲高血壓學會(ESH)發表了關於服用降壓藥時間的立場文件,這個文件里的相關觀點,可以供大家來參考。
文件指出,
降壓治療的關鍵目標之一是採用長效降壓藥,達到24小時完全控制血壓。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對於這一點,目前已經是高血壓藥物治療的共識,而市面上的降壓藥,特別是一些新型的降壓藥,大多也都是長效的降壓藥物,但需要說明的是,長效的降壓藥雖然是每天服用一次的藥物,但並不代表藥物就一定能夠在24小時內穩控血壓,這樣的藥物提升了服藥的依從性,但並不一定能夠更穩定的控制血壓。具體怎麼選擇用藥時間,我們在後面詳述。
對於睡前服用降壓藥的獲益問題,該立場文件中的觀點是
:當前對比睡前和其他時間服用降壓藥的研究設計大都不夠充分或不夠嚴謹,有的則研究方法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並不能夠證明睡前服用降壓藥的明確益處。
關於降壓藥的服藥時間,該立場文件中指出:
在獲得高質量的證據之前,還是應該遵循大多數高血壓藥物治療的臨床方案,單用和聯合應用長效降壓藥物,晨起後服用降壓藥。
不得不說,這個推薦是非常保守的一種服藥時間推薦,其主要的意思就是,目前沒有明確證據,因此,仍然應該遵循原來的規則,選擇晨起後服藥。
一點個人思考
關於上述的2個結論不同的研究,以及三大學會給出的推薦,再談一點個人淺見,供大家參考。
首先,對於一些大型臨床研究的數據結論,雖然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千萬不要生搬硬套,畢竟這樣的研究結論,都是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得出的,是很多患者最終得出的平均數據,這個結論套用到每個個體身上,就難免會出現不符合相關結論的情況。
就拿降壓藥服用時間這件事來說,不管是相關研究的結論,還是三大學會給出的最新推薦,也都是僅供參考而已。對於不同的個體,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服藥時間。
比如明確有夜間血壓升高問題的朋友,晨起後服用降壓藥,到了夜間,降壓藥的血藥濃度下降,降壓作用已經較弱,可能對夜間血壓的控制效果就較差,夜間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就會進一步增加。而如果是晨起後上午和下午分別出現血壓高峰的朋友,晨起後服用降壓藥,則應該是更好的選擇。因此,降壓藥的服藥時間選擇,最好能夠結合自身的血壓波動情況,選擇服藥後的血藥濃度尖峰時間與血壓尖峰時間基本吻合,才能夠更好的發揮降壓藥的作用和控壓平穩度。
在降壓藥的選擇方面,我們前面說了,雖然同樣是長效降壓藥,不同降壓藥對於血壓控制的平穩度也有一定的差異性,我們不但應該關注藥物在體內代謝的半衰期,還應該注意藥物對於血壓控制「峰谷比」。這個值是指服用降壓藥後藥物達到血藥濃度高峰時對血壓的降低幅度與第二次服用降壓藥時,血壓的控制幅度的比值,這個比值更能夠反映長效藥物的降壓平穩度,替米沙坦,硝苯地平控釋片等,都是峰谷比接近1的降壓藥,降壓平穩度往往更好。
除了看藥物的這些藥代動力學指標以外,對於每個高血壓患者本人來說,也要看實際服用藥物的血壓控制情況,比如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釋片,從峰谷比血藥濃度平穩度來說,硝苯地平控釋片要完勝氨氯地平,但有的朋友就是吃氨氯地平降壓效果更好,血壓更平穩,吃硝苯地平控釋片,反而控壓效果不好,則不必看這些死指標,繼續使用氨氯地平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