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是獨生有困難娘家肯定幫,你的錢就給你弟」「我不想離婚」

2022-01-25

貼吧里有這樣的一個話題,你見過偏心的父母嗎?

上大學那會兒,我有一個舍友,她家裡人重男輕女,儘管舍友考上了大學,可父母卻不願意承擔她的生活費,所以,她每個周末都要出去兼職賺錢。舍友跟我們說,父母同意她上大學,已經是對她最大的恩賜了,除了學費,父母不想負擔她的生活費,她可以接受。

說實話,這姑娘家裡的家庭情況還可以,也不是付不起女兒的生活費,只不過在重男輕女的父母眼裡,丫頭片子上學是沒有用的,與其讓女兒上學還不如出去工作多攢點錢,留給自己的兒子。以至於我那個舍友很自卑,她很少和我們一起出去玩,整個大學期間,與我們聚餐的次數超不過三次。

在現實的生活當中,像這樣重男輕女的父母還有很多,都說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手心手背都是肉,若是因為性別或者是養兒能防老的老話重男輕女,我們還能接受,可你見過,同性也要偏心的父母嗎?除了重男輕女的父母以外,還有一類父母自己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也好,他們總會偏心其中的一個,就像古時候的重長輕幼,嫡庶尊卑也有別。

明峰的母親就是偏心眼,他和弟弟都是母親的兒子,然而兩個男孩子在家裡的地位也是不一樣的。

也許是因為弟弟出生的時候母親受了很多罪,再加上弟弟從小就體弱多病,父母自然是對弟弟的關心要多一些。弟弟出生時,正好是個雨天,母親不小心摔了一跤,村裡的人想辦法找來一輛拖拉機才把母親送去,為了生下弟弟,母親在產房裡一待就是三個小時,後來輸了很多的血才挺下來。

因為早產,弟弟的身體一直都不算健壯,小時候總是生病,醫院診所是弟弟常待的地方,對此,明峰也很同情弟弟,所以即便是父母偏心,他也從來都不會說出來。看著弟弟體弱經常生病發燒,他這個做哥哥的,心裡也不好受,其他的地方也幫不了他,就只能讓著他點了。

隨著年齡的長大,父母為了弟弟能夠強身健體還送他去學了武術,想著能鍛鍊身體強身健體,終於,弟弟的身體可比往日要好很多了。慢慢地他們家生活條件也好了,弟弟吃得好,在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讓著他,弟弟還胖了不少,也壯了。

父母偏心,最多只是因為日常當中的一些小事,若是計較這些吃的玩的,明峰也覺得實在沒有必要,所以從不斤斤計較。然而,讓他寒心的是,父母的偏心是沒有底線的,大學畢業以後,明峰在外面工作,父母要求他每個月寄回工資的一半,只讓他留一些生活費。母親說是為明峰存著怕他亂花,明峰也沒多想,工作三年如數都給了父母。

然而,到了自己戀愛要談婚論嫁,結婚想要買房子的時候,他才知道自己這些年存的錢父母早就一分為二,一半還給他,另一半是給弟弟的。

明峰是大哥,憨厚老實慣了,父母這麼做,他雖有意見,但是也沒有明說,而且自己的女朋友程玉家裡的家世和條件都不錯,她又是獨生女,在買婚房的時候,女方家裡也幫了他們很多,而明峰之前存的錢也正好夠用,他也就沒有再找父母理論這件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明峰覺得,自己為弟弟做了這麼多,已經可以了,但沒想到母親的偏心才剛開始。結婚以後,母親就以明峰有了家庭為由,讓他每個月往家裡寄兩千塊錢養老,做父母的生活費,原本,父母生養了自己,明峰自然不能拒絕,於是答應了父母的要求,每個月都會往家裡寄錢。

直到自己生孩子,有了孩子之後,在城裡的開銷明顯就大了,明峰和程玉的工資是可以養家,卻也實在是攢不下什麼錢,看著父母還能出去工作,明峰就想,能不能少給父母一些,若是減半也行,可沒想到,母親聽完之後就拒絕了。

目前,也到了弟弟結婚的年齡,母親一門心思都在為弟弟攢錢,這錢只多不能少,母親還說:「現在你們有孩子了,家裡的花銷大了,有困難就要跟程玉的娘家張嘴,她是獨生有困難,你岳父岳母肯定會幫你們的。至於你的錢多幫幫你弟弟,程玉終究是外人,她們家的錢能花就花,可弟弟是你的親弟弟,你又是哥哥,必須要有做哥哥的樣子,你得幫著他。」

聽到母親說這話,明峰是真的寒心,目瞪口呆的他,緩了一會兒,跟母親說:「媽,我還不想離婚,當初我把自己辛辛苦苦攢的工資一半都給了弟弟,這已經做得夠多了,怎麼現在我結婚了,還早把存下的錢給弟弟嗎?難道我沒兒子,沒有家嗎?」

明峰說完都不等母親說什麼,就把電話給掛了。

父母偏心,到底有多讓人心寒?

曾經在一期《少年說》里,有這樣的一個女孩,她因為爸爸總是偏心妹妹而說出了積壓已久的心裡話:「每次妹妹去告狀,您都不管事情真相是什麼就直接來教訓我。爸爸,您能不能試著相信我一次?」

這時的女孩,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和父母溝通,得到的卻只有爸爸幾句寒心的反問:「孔融讓梨的道理還用爸爸教你嗎?你比她大六歲,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嗎?」

當時的姐姐還是個孩子,根本不懂得爸爸的深意,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好,可讓出去的梨是孔融自己選擇的,不是他的父母要求的,這一點,很多父母都忽略了。父母都知道孔融讓梨是尊老愛幼的典範,然而,你有沒有想過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如果你實實在在地讓孩子去選擇,或者是循循教導,也許會得到你滿意的結果,可你強烈要求的就是你做父母的領不清,年齡代表不了父母的愛,年齡也從來都不是分配愛的標準,不能因為老大比老二大幾歲,就要求老大必須要讓著老二,真正的兄友弟恭不是要求出來的,要麼你讓他自己選擇,要麼你就好好教導,但不能偏心的太過。

電影《教父》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對於父母的偏心,我們可能是沒有辦法選擇的,但是父母的要求並不能成為我們最後的決定,如果父母拎不清,也沒有必要因為他們是父母,就非得滿足他們,讓他們得寸進尺。

有時候,你的忍讓未必能夠讓父母欣慰,讓弟弟或妹妹記得你的好,只會讓父母更加理所應當罷了,越是遇到這樣的問題,越應該有原則,有底線。

- END -


相关文章

  • 不惜賣掉7棟房!佛心嬤「10元便當50年不漲」欠錢照樣開,拾荒補菜錢「只為讓窮人吃飽」
  • 婚車迎上喪葬車狹路相逢「互不讓道」,新娘見狀下車一個舉動驚呆眾人:大事不妙
  • 中1億頭獎!烤魷魚老闆嗨到「砸店」客人全傻眼!夜市證實了
  • 「90度鞠躬賣玉蘭花」婆婆烈日下被十幾台車拒絕!他心疼掏100元買,下秒景象超衝擊
  • 國中生「撿到30萬交還失主」堅持不收回禮!4個月後全校師生都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