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沙溪古鎮:太偏僻得唯一倖存!千年繁華何止「有風」?

2023-01-22

雲南劍川沙溪古鎮街景

太偏僻,有時,也是一種幸運。

沙溪位於

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

西南部,是一個以白族為主,漢、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這裡地處大理和麗江古城中間,客運車程3-4個小時,不遠不近。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千年「古」鎮,雲南劍川的沙溪古鎮,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這個茶馬古道上舉足輕重的「鹽都」曾經人潮熙攘……

當馬幫文化逐步被現代交通取代後,這裡一度因為太過偏僻閉塞被世人遺忘。

繁華褪去,今天的沙溪古鎮,又因為一部熱播劇的取景地成為眾人眼中的「寶藏烏托邦」,一個能夠治癒疲憊心靈的「有風的地方」。

沙溪古鎮上的戲院、寺廟、寨門等至今保留著當初的樣式。行走在古街古巷,滿眼的古色古香,超強代入感令人不禁感嘆昔日的喧嚷近在眼前,只是開了靜音鍵。

穿越時光的恬淡,終成撫平焦躁的良藥。

沙溪古鎮 一個有風的地方

繁華重鎮 交通要衝

「沙溪鎮上本無溪,古巷深深聽馬蹄。」

唐宋時期,沙溪作為南詔、大理國當時古道上的一個古鎮,在經濟、文化交流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眾所周知,佛教對南詔、大理國影響很深,使南詔、大理國文化帶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而沙溪是當時佛教文化傳播的見證者之一。境內沙登菁、石鐘山沿線留下南詔、大理國時期開鑿的石窟就是最好的說明。

沙溪興教寺

沙溪因其處在南詔、大理國通往沙登菁、石鐘山石窟的必經之地,是唐和吐蕃經濟、文化交流古道上的一個陸路碼頭而盛極一時。

沙溪,還是古道上舉足輕重的「鹽都」。

早在西漢時期,石羊鎮產的鹽,要經沙溪通往西藏。沙溪周圍多鹽井,鹽成了繼茶葉、馬匹貿易後的又一重要商品。

古時的鹽馬古道以沙溪為集散地,位於這一鹽馬古道網絡中樞地區的沙溪寺登街為之繁盛一時,成為鹽馬古道上的中心集市。

後世所稱的「滇藏茶馬古道」亦在這裡交匯,成為西藏、滇西北地區食鹽供給的集散地,滇西的食鹽、馬匹,雲南各地的茶葉、砂糖等大宗貨品經此運往藏區。

寺登街曾是鹽馬古道上的繁華中心集市

歷史上的寺登街,被稱為「南塘」。明後期因興教寺修成,才改稱「寺登四方街」寺,指「興教寺」,「登」是白族語,意思是地方。位於興教寺旁邊,呈方形的街子,這就是「寺登街」的名稱由來。由於此街保存完好,被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專家譽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

它位於沙溪壩子中央,一邊是鰲峰山,一邊是母親河黑惠江從它身旁經年流淌。依山傍水,這是一個地理位置極佳的風水寶地。

走進寺登街,凝視街上的古道、古屋、老馬店時,仿佛能聽到千百年前的馬鈴聲從街頭傳來,走南闖北的馬鍋頭趕著馬幫走進街來,或直入馬店、客棧,或直接進出古街趕路,或在馬店、客棧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在賭桌上賭上幾把……

每晚,古戲台總是熱鬧非凡,南北客商會聚在這裡看洞經古樂、白族霸王鞭舞、民歌等表演。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沙溪古戲台

而如今,每逢民族節日,全鎮白族兒女依然會身著節日盛裝,彈著龍頭三弦,齊聚四方街,在戲台上載歌載舞,其中最為熱鬧的當數每年農曆「二月八」太子會。在沙溪始終流傳著沒有到古戲台上表演過,就不能稱是沙溪人的規矩,可見四方街古戲台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直至民國年間,沙溪仍是"茶馬古道"上的鹽茶集散地,南來北往的馬幫絡繹不絕。

玉津橋

頻繁的文化、商貿往來,讓沙溪成為茶馬古道上,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手工業等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歷經歲月變遷,自然的洗禮和現代文明的衝擊,曾經依託古道興盛一時的許多城鎮,不是消逝得無影無蹤,就是變得面目全非。

而沙溪古鎮競奇蹟般地以最原始的形態存活下來,任憑外面世界的喧囂和車水馬龍,它自守著這一方古老。像是時空隧道,能夠帶我們穿越千年,回到那個馬蹄聲聲的古老歲月。

「慢生活」烏托邦

沙溪,這個雅致的名字如同詩人筆端流淌著的一樣的溫暖。

「劍川川湖之流,合駝強江出峽貫於川中,所謂沙溪也。」這是明代《徐霞客遊記》中關於沙溪的記載。

沙溪是一個青山環抱的小壩子。這裡山清水秀,氣候宜人。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個能聽到蟬鳴鳥叫的古鎮是何其安靜,沙溪呈現給遊客的樣子是那麼的純樸、真實。

這裡很小,大概1小時就逛完了,犯不著大費周章過來「打卡」。這裡不收門票,遊人不多,不少外國遊客在這裡一待就是幾個月。

寺登街上的古槐樹

如今的寺登街,已經擁有了近60家客棧和咖啡吧,大家卻都遵守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咖啡吧晚上10點打烊,客棧也要求客人晚上10點前必須回店,在房間裡不能大聲說話。

古鎮里也有咖啡屋、書屋、清吧、烘培等等,容人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也有去過的人驚喜地發現,古鎮的夜空可以看到星星。

沙溪古鎮的夜晚可以看星星

春季三四月,沙溪最美的時候,站在高處,遙望沙溪壩子,那是一幅非常漂亮的田園風光畫。

沙溪鎮的千畝油菜花競相綻放,遠處一片片的油菜花,一塊塊綠油油的麥田,黃綠相間。村頭的梨花、桃花開得正艷,恍惚間就像當年的武陵人一樣,一不小心走進了桃花源。

三四月間沙溪鎮的油菜花海

每個去沙溪的遊客,都會去沙溪古鎮的玉津橋走一走。玉津橋頭有一個小屋,屋內供奉的是山神、土地神、橋神和路神。當地白族人家無論是求學趕考、婚喪嫁娶、外出經商還是起房蓋屋、春種秋收、生老病死時都會祭祀橋神,以祈求萬事順利平平安安。

玉津橋

讓心靜下來的,還有一些街邊上隨處可以的有趣標語,比如這句:「老人、孩子和夫妻,最需要的是體貼、愛護和理解。」

可愛的標語

美麗鄉村 「重生」故事

馬幫來了又走,沙溪興了又落。

因現代公路網的興起,這個曾經是馬幫進入藏區險途前最後的繁華小鎮,在20世紀70年代滇藏公路通車後逐漸落寞下來。然而,正是這份「落寞」,讓沙溪古鎮沒被「開發」所打擾,大量的古舊建築、街巷、樹木得以倖存。

當然,沙溪古鎮同樣面臨著各地鄉村普遍存在的基礎設施落後的問題。很多年輕人紛紛選擇離開,古鎮上的民居也漸漸空了。

沙溪能夠以美麗鄉村、恬淡宜居的形象重回大眾視野,背後的「重生」故事更為動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宜居古鎮

2001年,一位瑞士學者造訪。隔年,沙溪寺登街被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列入「值得關注的101個世界瀕危建築遺產名錄」。

隨後,「沙溪復興工程」啟動,首要的工作便是改善薄弱的基礎設施。為當地引入水沖廁所,大大改善了人居環境。

為了保護古鎮的原有風貌,維護古鎮協調的建築風格,20多年來,工程人員在修復古鎮傳統的石板路時,會先將路面全部挖開,把所有的供水、排水、排污、消防、電纜以及電網等等管道線路都埋入地下後,再重新進行復原。

古鎮經歷了二十餘年的修復

當很多人將沙溪和大理、麗江進行比較時,工程負責人一直強調,高水平的商業化並不是沙溪的追求。沙溪更重要的定位是「一個保留原原本本生活狀態的小鎮」。

興教寺壁畫的修複本著「能加固的加固,能清洗的清洗」的原則進行了「簡單」處理。

歐陽大院

茶馬古道上的「五星級馬店」——歐陽大院,經搶救性修復後得以完整保留,走進大院,人們仿佛仍能在此窺得馬幫在此喂草、填料、歇蹄的影子。

技藝精湛的劍川木雕、石雕傳統本土工匠、民間藝人通過成立「工匠合作社」參與進來,而那些熟悉劍川歷史文化的劍川籍知名人士也參與進來,挖掘古舊建築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給予其準確的建築價值定位,賦予古舊建築原有的文化尊嚴。

沙溪古巷

今天的古鎮靜謐古樸,街道小巷乾淨整潔,店鋪幾淨窗明。古鎮上每個角落都有5G信號覆蓋,網速很快。上廁所,在手機上都能找到位置和有多少空位,方便快捷。

自在的「慢生活」,快速便捷的「智生活」,這是遊客在沙溪古鎮感受到的新變化。

文化傳承,設施改善,鄉村振興,沙溪的變化是如此翻天覆地;保護原真,保留歷史,保持靜謐,沙溪的變化又是那樣悄無聲息。

在這悠悠古韻里,沙溪成為了一個喚起鄉愁的地方。

這裡,是被稱為「二十年前的麗江」、「劍川的香格里拉」的沙溪古鎮。每一處都彰顯著生動純凈的原生態之美,毫不吝嗇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以及舒適的風。一個許多到過這裡的遊客擔心,有一天會因為交通便利後,由小眾變大眾的地方。

註:文中圖片除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侵權告之刪除

文 編輯 丨姜鈞兮

封面來源:網絡

參考:

澎湃新聞:《記錄中國丨雲南沙溪:中外合作,打造古鎮復興新樣板》

雲南日報:《喚醒被時光遺忘的鄉愁——劍川古舊建築修復保護利用的「雲南樣本」》

豫西作家:《沙溪古鎮與茶馬古道的區別》等

若有侵權,請聯繫小編

新縣誌,

優晟文化與羊晚集團生活傳媒公司、浙報集團錢江晚報 錢報有禮戰略合作的內容平台

縣域經濟、文化IP打造、鄉村振興、城鄉連結器


相关文章

  • 林俊傑暴雨中開唱!嘉賓林宇中竟下跪道歉
  • 《金色年華4.0》雙親節演唱會溫情滿滿!15位歌手帶來精湛演出
  • S媽曬母親節聚餐照!具俊曄暴瘦模樣 引網友心疼!
  • 《中年好聲音3》黃博奪冠軍!馬來西亞選手張與辰勇奪亞軍!
  • 鄧紫棋遭攻擊:被拋棄後寫不出好歌 !「前任」林宥嘉親回黑粉:請不要這麼做
  • 林明禎當鄭秀文演唱會嘉賓獲贊:電力十足!扛一大袋專輯求籤名
  • Lyya看林俊傑演唱會主動提前任!看見常樂被roast:嘉許你的勇氣
  • 媽媽到處給人介紹女兒是新聞主播!拉絲達揭背後藏感人原因
  • 《中年好聲音3》黃博奪冠軍!馬來西亞選手張與辰勇奪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