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買了,行不行?」女兒當街向母親下跪嚎哭,老人卻無動於衷
現在人們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真的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說以前人們只要能解決溫飽問題就會滿足,那麼現在大家對生活會有更高的追求,尤其是很多退了休的老年人更是如此。
李大媽是一名企業職工,退休後經常和一群老姐妹遊山玩水,日子過得不亦樂乎。
對此女兒也是相當支持,還時不時地幫李大媽報名旅遊團,讓她多走走看看。
然而最近一段時間女兒發現李大媽好像變了,以前愛玩的她現在卻不願意出遠門,對女兒說太浪費錢。
一次偶然的機會,女兒發現給李大媽打電話時,周圍傳來了嘈雜的聲音,還不時地喊著口號,這讓她瞬間想到了傳銷公司。
經過詢問,女兒才知道原來這段時間,李大媽每天都會去家門口的一家保健公司上課,時不時的還會拎回一些免費的雞蛋、麵條。
當然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李大媽把退休金全都花在了那些保健品上,只要工作人員忽悠,李大媽每次都積極響應。
女兒看了看這些所謂的保健品,上面沒有生產廠家,甚至連生產日期都是模模糊糊,更不要提相關部門的認證標誌了。
這明顯就是三無產品,女兒希望李大媽不要再被那些人洗腦,否則只會越陷越深。
可是李大媽卻執迷不悟,這天她不顧女兒的勸說強行出門。
女兒直接在半路攔下了她,當街就向她下跪,哭著說:媽,別買了,行不行?
可是李大媽卻把她的手一甩,頭也不回地往保健品公司走去。
為什麼很多老人對保健品情有獨鍾?
1、工作人員的忽悠
現在的營銷人員幾乎個個都口若懸河,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死的說成活的。
尤其是面對老年群體,他們更是會誇大宣傳效果,抓住老年人的心態,每一句話都直擊他們的內心。
忙碌了一輩子,老了也該享受享受了; 你們把身體養好了,就是對子女最大的幫助……
這樣的話,他們會在老年人耳邊不斷的說,漸漸的老年人就會把持不住,出手購買被他們誇大其詞的保健品。
2、對生老病死的恐懼
人在年輕的時候,似乎都有一種視死如歸的大義精神。
因為這個時候死亡離我們還很遙遠。但是真正步入老年之後,人們反而會對死亡疾病有所恐懼,想要自己健康長壽。
而這些保健品恰恰就能滿足老年人這方面的需求,它們仿佛對症下藥一般,幾乎對所有的老年病都有療效。
吃了這些保健品就能夠讓自己更健康,就等於花錢投資健康,老年人有什麼理由拒絕?
3、情感上的匱乏
為了讓這些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那些年輕的工作人員會把老人當親爹親媽一樣對待。
每天都會對他們噓寒問暖,對老年人來說其實也是一種精神慰藉,即便他們帶有目的性。
漸漸地老人們便會相信這些年輕的孩子,當他們需要老人幫忙購買產品時,老人自然不會拒絕。
如果子女願意多花一點時間陪伴父母,也許上當受騙的老人就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