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飛
多國嚴查中國遊客
韓國衛生部門宣布,自1月7日起,從香港和澳門出發的旅客,須於出發日的48小時內接受核酸檢測,或在24小時內於診所或醫院進行抗原檢測,並將陰性結果上傳到檢疫情報登記系統;而來自內地的旅客,還需在抵達韓國後再次接受核酸檢測,等結果出來後方能離開機場。
不僅僅是韓國,自中國宣布全面放開後,美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多個國陸續宣布加強對來自中國旅客的核查。雖只是要求提供出行前的核酸證明或隔離陽性患者等簡單操作,但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香港市民的出行欲,同時也不利於香港走出去,重返國際社會。
港府力爭各國取消對香港的限制
對此,特區政府已向相關國家的駐港總領事反映,並和部分國家進行了初步溝通,闡述了香港最新的防疫安排,希望其重新檢視對香港的防疫措施。目前日本已做出回應,增加了三個可降落的機場,但相關規定依舊不合理。
外國在香港地區放開打算之時,突然收縮防疫要求,無非是擔心香港疫情外溢,擾亂當地漸趨平穩的防疫成果;同時擔心新毒株的傳入或變異,引發新一輪的感染。
但香港經過幾個月的內部防疫,整體疫情也漸趨平穩,日增保持在2萬例左右,加上香港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高,整個社會基本已經建立了較為廣泛的防疫屏障,幾乎不會出現大規模外溢現象。
此外,奧密克戎病毒的傳播力度極強,防不勝防,但整體重症率和死亡率較低,各國也應因時而變,逐步放開,致力於推進跨境人員的順暢通行,共同努力,實現全球復常。至於新毒株的傳入和變異,是無法控制和預測的,即使不從香港傳入,也會從其他國家傳入,各國應做的是提高疫苗接種率、採取正確合理的防疫措施,而單限制中國內地和港澳旅客的入境,一定是不合理的。
在全球經濟發展放緩的大背景下,各國和地區為了保護本土貿易,競爭只會愈發激烈,這一點是必然的。但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一體化,閉關鎖國或加高貿易壁壘只會兩敗俱傷,將世界經濟推向深淵。正確的做法應是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合作共贏,藉此加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打造。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