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病後讓我明白:晚年守好這三樣東西,遠比依靠兒女更管用!
導語
常言道:「我養兒小,兒養我老」,父母有養育子女的責任,而子女也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所以,很多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生養了子女,未來就會有子女贍養,這晚年的日子自然不用發愁。
說實話,擁有這種想法的父母,真不在少數,他們天真的以為,法律規定子女得贍養父母,就代表自己晚年可以養老無憂了,其實往往懷著這種想法父母,到最後都會活得很難堪。
因為人到晚年,要想過得舒心,完全依靠子女是不大可行的。先不說子女孝不孝順,就說說當下的生活壓力,就會讓子女自顧不暇,而子女都這樣了,老人要想得到子女更多伺候和孝順,就難了。所以,靠子靠女不如靠自己,自己規劃好晚年,才是最管用的。
一位72歲的鐘大爺,前幾年生了一場大病後,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坦言道:「人到晚年,守好這三樣東西,遠比依靠兒女更管用!」那麼老人要守好哪三樣呢?下面就通過鍾大爺的故事,來了解一下。
來自鍾大爺的講述:
大家好,我是鍾大爺,今年72歲,退休12年,是一名獨居老人。
我老伴還在世時,我覺得我的生活是無比幸福的。我和老伴都是單位的,收入不錯,沒有啥經濟煩惱,早早有了房子車子,也早早生育了一雙兒女,他們都發展的很好,各自讀了大學,,我們還沒退休,他們就在大城市安了家,有了下一代。
兒女成家分居後,我就和老伴過著二人世界的生活,那時候的我們,無憂無慮,按部就班的上班,下了班後,就過著很豐富的業餘生活。我們經常去唱歌跳舞,也會去打麻將,放假更會周邊自駕游。兒女也孝順,時不時也會拖家帶口的回來看望我們,可以說,那會兒的生活,是幸福又滿足的。
可是,這般美好的生活,卻在我66歲那年戛然而止了。向來身體矯健的老伴,在一次打麻將的過程中,莫名的突發疾病走了,很突然,連一絲讓我們搶救的機會都沒有。老伴走了,我就成了孤家寡人,那會兒我覺得自己可以挺過去,自己手裡有錢、也有房子,身體能自理,還會做飯,一個人生活其實也不難。
但真正獨居生活了小半年後,我就受不了了,感覺每天一個人日復一日的生活,能讓我一眼看到盡頭。再加上身邊沒人陪伴、沒人說話,那種空蕩蕩又冷冷清清的生活環境,真的會讓我崩潰。
雖然老伴走後,我們一起存的40來萬存款,和房子都歸我了,我完全可以用這筆錢,去過更享受的生活,比如請保姆養老,或再找個老伴等等。
但是,我卻沒有因為有錢有房而感到一絲舒心,更沒有覺得花錢去請保姆和找老伴,對我來說會是一種享受。在我內心一直認為,兒女才是我的依靠,我需要他們的陪伴才會讓我活得舒心。
所以,老伴走後,我就特別用心去經營兒女之間的感情,兒女需要我的,我都會盡力去幫,很多時候我都是花錢去經營的。
女兒換房子,我就偷偷轉了7萬給她,兒子買車,我也大方的給了10萬,小孫子想要鋼琴,我也花了2萬給他買了一個,除此之外,我在很多地方都給兒女花了不少錢,如果要算一算的話,應該有將近20來萬了。
不過,有錢能使鬼推磨,自從滿足兒女這些需求後,我們之間的感情變的很親近,他們孝順的力度也加大了。原本老伴走後,他們很少回家的,有了我的錢的推使,他們就變得很勤快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幾乎每個節假日,都會回來陪我,有時候還會接我去旅行。5年前,他們更是有心,兩兄妹一商量,把我接過去輪流養老,一家住一個月。當時,很多好友都很羨慕我,紛紛說我生了一雙好兒女,不像他們的兒女,出了門成了家就忘了爹媽。
說實話,去兒女家輪流養老的時候,我是很興奮又驕傲的,覺得我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老人。可是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會有多大。
我在兒子家,剛開始都挺好的,給我安置很好,說我安安心心住著就好,其他事都不用操心。沒過兩周,兒媳看我無所事事,就開始給我布置任務,要我做這做那的,不僅要買菜做飯,還要幫忙接送孫子。
雖然每個月兒子會給我3000元伙食費,但一家四口人,在大城市,壓根是不夠的的,到月底時,我還得倒貼些錢去。另外孫子的很多培訓費用,都是我自己掏錢的。
一次存摺損壞了,讓我兒子陪我去銀行辦理,被兒子知道我有2-3十萬存款後,他就開始想著法子要我的錢。經常在我耳邊,哭喪著臉,說他工作不順,股票不順,投資的生意也不好,這些年房貸車貸,孩子的花銷把他壓得喘不過氣。
然後很委婉的,要走了我的工資卡,用我的退休金去幫他還貸款,每個月5300元的退休金,還完4500房貸,只剩800元給我零花。
一開始我覺得這點錢不夠,可兒子卻說,我有存款,又住在家裡,花不了多少錢,而且等他有錢了,每個月也會給我點的。那時候,我覺得這樣也是把錢花到該花的地方了,幫兒子減輕了負擔,也算是合理的。
可後來,兒子越來越得寸進尺,要完我的工資卡,還要我的存款,家裡買啥大件的貴的,他都會讓我出錢,每次都說我的存款,那麼多不用,光存銀行也會貶值,還不如花在家裡更有意義。
在女兒家相對好點,剛開始好點,沒有像兒子那邊索取,可知道我給兒子花了很多錢,就連工資卡都給了兒子後。女兒女婿就不爽了,也跟著向我要錢,他們沒有那麼啃老,就讓我承擔外孫女的舞蹈班培訓費,不過這數目也不小,一學期要4萬多,還有偶爾家裡要買什麼,會讓我贊助點,總得來說,女兒還是有點良心的。
但是我在兒女家輪流住了3年左右,存款就被兒子啃一點女兒啃一點,給啃得只剩5萬多了。有一次兒子炒股輸了,需10來萬去周轉,就打著我老房子的主意,說現在房價好,而我又在他們兩家輪流居住,老家也住不上,乾脆賣錢更好。
我沒答應,因為那是我和老伴唯一的房子,也是我最後的落腳地,沒了這房子,我不就等於沒了老窩了。於是,為了打消兒子貪念,我把最後的存款,都給了他。
就這樣,消停的好些日子,我以為錢花完了,一切都會平衡了,我也可以享清福了。然而,兩年前的一場疾病,卻讓我後悔了。
2年前,我在家洗澡時,突發腦溢血暈倒,幸好女兒及時發現,把我送醫。可由於淤血過多,很多沒辦法清淤,導致我身體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癱。以後能不能恢復,就聽天由命了。
腦溢血過後,我失去了自理能力,兒女對我的態度,也急轉直下,感覺我成了他們的累贅一樣,處處被他們嫌棄。尤其是在兒子家,我經常被兒媳責罵,說我偏癱後,給她們一家造成了很多麻煩,而她原本可以帶著一家人去旅行的,也因為我而耽誤了。女兒那邊也差不多,女婿開始厭煩我,叫女兒不要我來住了。
出院後沒3個月,兒女就提出要把我送去養老院,可我沒一點也不想去,跟兒女說,不想伺候我,那就請保姆伺候我吧。兒子覺得請保姆花銷大,他們承受不起,而我非要請也可以,那就把房子賣了,用賣房子的錢來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我更沒答應,明明兩兄妹都很有錢,一人出個2-3千,就可以了,為啥還要我賣房。最後我覺得兒女是靠不住的,於是就直接翻臉,要回工資卡,自己花錢請保姆在家養老。那會兒我的退休金也漲到6400元,除去保姆費4000元,剩下2400元供我和保姆吃喝是完全夠。即使不夠我也可以跟兒女要,這是他們應該給的。
回到家,請保姆養老後,我發覺在自己家比在兒女家,要自在很多,不用受氣也不用被嫌棄,每天有保姆伺候,活得很舒心。而我的腦溢血,也在慢慢恢復中,身體癱瘓的地方,也有好轉。
所以, 我覺得我沒有賣房是理智的,如果房子賣了,我可能就不會這麼自在了。但唯一後悔的就是,當初不該把老本都給了兒女,如果老本還在我手裡,也許我的晚年生活會更加幸福和舒心。
通過這一次大病,讓我明白這麼一個道理:人到晚年,守好這三樣東西,遠比依靠兒女更管用!
1、守好老本,人老了有錢比什麼都重要。因為退休後,我們除了退休金以外,就沒多少掙錢的能力了,而在往後的生活中,錢就是我們的通行證,沒有它就寸步難行,不管兒女孝順與否,老人有錢才會活得自在和幸福。
2、守好健康,人到晚年,要想活得幸福,健康也需要重視。有了金錢,沒了健康,一樣會很難過。疾病的疼痛雖然說可以花錢去解決,但並不是所有病痛都能治療好,且為我們除去痛苦的。而唯有我們好好注重身體,守住健康,才能減少疾病發生。晚年少生病,生活才能活得輕鬆和愉悅。
3、守好老窩,家是我們的避風港,也是我們最好的落腳地,沒了他就等於失去了歸宿。有人說,兒女有了房子,也算是老人的家。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兒女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這道理,即使兒女再孝順,老人住進去也是「寄人籬下」。
總而言之,人到晚年,請大家守好老本、守好健康、守好老窩,這樣就能讓我們的晚年過得舒心和幸福,這也是比兒女更管用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