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女兒女婿去親家那邊過年,才四天我就後悔了:下次再也不來了
導語
大家都知道,過年就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出門在外的子女,不管再忙再累,都會在這個節日趕回家跟父母團圓,這也成為我們國人一種很自律的「回家習慣」。
對於有兒子的父母來說,年年幾乎都能和兒子一起過年的,畢竟兒子的根在父母這,但對於只有一個女兒的父母,過年就難了,畢竟女兒已經嫁人,那肯定就得回婆家那邊過年。最後娘家父母的春節,就會落空,好的情況就老兩口過,不好的情況可能就會一個人。
為了避免讓娘家父母過年落空這件事,不少年輕人也想出很好的主意,那就是把娘家父母接去婆家一起過年,這樣兩邊老人都不會落空,而且人多熱鬧,過年更歡樂。
雖然說這樣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但是兩親家一起過年,真的和諧幸福嗎?老話常說:「親家之間不宜走得近!」有些親家之間短暫相處倒不會有啥事,可相處久了,卻還會矛盾四起的。
一位62歲的廖大爺,就傾訴了自己親身經歷:跟女兒女婿去親家那邊過年,才四天我就後悔了:下次再也不來了
來自廖大爺的自述:
都說親家之間不能走得太近,去女婿家跟親家一起過了個年後,我終於明白了這句話!
今年62歲的我,是一名當地煙廠退休的老員工,退休金還不錯,每個月可以拿到7千多。退休前,我手裡也攢下了50來萬存款,名下也有兩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出租給親戚住。在經濟上,我可以說是不用愁了,可是在生活幸福上,我卻很是憂愁。
我和老伴只有一個女兒,那個時候像我們這樣有單位的,只能生一個孩子,所以沒有兒子一度讓我們很是遺憾,畢竟在過去我們還懷有「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的舊思想。
但是,看到周圍人都一樣,只能生一個,加上兩夫妻的工資收入還不錯,就覺得身邊只有一個女兒也沒事,她嫁人了,我們就兩夫妻互助照顧著過日子,老到不行了,大不了一起去養老,反正我們倆有錢,自供自足,自己養老沒問題。
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人生難逃的「生老病死」,會來臨得如此之快。57歲那年,老伴檢查出癌症,原本以為花多點錢慢慢治療就會好的,誰知中途病變,讓老伴在治療到一半時,就走了。
老伴走後,我的生活變得空落落的,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平時還能住在附近親戚走動一下,讓我沒那麼孤獨,可每到過年過節,他們都回老家後,我就難過了。
以前老伴還在時,每到過年,我們還能相互依靠,可如今,一個人了,過年過節再也沒有節日的樣子,尤其是每到過年的時候,我都會很是失落,時常在幻想要是每次過年,女兒都能回來陪我度過就好了,可是這種想法往往是天真的。
也不是說我的女兒不孝順,過年了也不願回來陪我,只是女兒已經嫁人,她有自己的公婆要陪伴,而且婆家又遠了,回去過年也不可能再騰出時間來我這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不過每到過年之際,女兒卻會早早買很多年貨、衣服,甚至還會打很多錢給我的。所以,總的來說,我的女兒還是很孝順的,只是她也有自己的無奈罷了,這個我是能理解的。
有人可能會說,我就這麼一個人,為何我不跟著女兒去親家那邊一起過年呢?最近這些年,像我這樣獨生女家庭的父母們,大多都會兩親家合在一起過年,這樣省去誰家過年的煩惱,也讓兩邊的老人都不會失望。
以前老伴還在的時候,我們確實也想過這樣,女兒也不止一次叫我們去親家那邊一起過年,只是我們不大習慣北方的冬天,老伴的身子也受不住,所以就一直拖著沒去。
可老伴去世的第二年,我還是去了一次的。當時女兒見我一個人實在太孤獨了,就跟女婿商量,那年來我這邊過年的,親家那邊就年後放假才回去。
但是原本說好了的,我也早早把家裡的房間整理得很好,結果離過年還有一周時,親家母身體不舒服,女婿是個孝順兒,無奈就改變了主意,還是回親家那邊過年。女兒也不想讓我失望,就說接我一起去過年,我當時也不想讓女兒為難,就答應了。
剛去到親家那邊時,我還是蠻開心的,第一次在外地過年,親家兩夫妻也很熱情,而且久違的一大家子團圓,更讓我無比歡喜。雖然說不大習慣當地的飲食,但親家母還是很照顧我的,會讓女兒教她做些我那邊的家鄉菜,讓我不會吃不慣。
我以為兩親家一起抱團過年,會一直這樣和諧幸福。可一起同住了才四天吧,我就後悔了。
第一天在客套和熱情中度過,第二天開始,我就面臨著各種「不好意思」。在親家家裡,女兒女婿什麼活都不讓我干,每天就讓我等著吃飯一樣,看電視睡覺溜達,百無聊賴又無所事事。
雖然這是一種做客的基本該享受的,但是卻讓我很不自在,因為我什麼都不做,被女兒女婿捧得高高的,親家公倒不會怎麼樣,而親家母就有點不高興了。第二天晚上,就聽到親家母跟親家公在嘀咕,說我太高高在上了,一起過年也幫忙做點什麼,每天就知道他們來伺候。
第三天是除夕,我就一改往常,不再坐等吃飯了,就去幫忙做點事,幫忙摘點菜,搞搞衛生,親家兩口子見到我這樣,倒是會嬉皮笑臉地跟我客套,說不用我做。
由於來的時候,帶了太多衣服那些,沒有給親家帶什麼禮物,於是趁著除夕白天,他們都在忙,我就讓女兒帶著我去周邊買點東西給親家,畢竟我做客人家,最少的禮節還是要有的。我見親家公跟我一樣,很喜歡喝茶,但是他們家沒有一套像樣的茶具,都是直接水壺泡茶的,所以我就買了一套茶具送給他們。
我以為他們會高興,畢竟這茶具也不便宜,一套好幾百呢,但是親家母接手的時候,卻臉色很怪,表現出為難和嫌棄一樣,推讓著不想接收,讓我很是難堪,最後我只好客套地把茶具讓女婿拿起來。
當晚年夜飯的時候,他們一家子都是有說有笑的,而我卻很難插上話題,只能一個人喝點小酒,埋頭乾飯,顯得格格不入。但為了融入這個幸福美滿的氛圍里,我就給在座所有人都發了紅包,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發紅包本來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卻讓我引得親家兩口臉色更臭。
當時我每個紅包都包了50塊,而兩個孫輩的就包了200塊,我覺得這樣挺夠意思的了,在我們當地過年的時候,我發給親戚朋友都才二三十塊,最多也就50、100。可是,親家母就有點不愉快吧,直接給我來了個「打臉」,晚飯剛結束就給兩個孫子發了2000的紅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兩個孫子也調皮,在背後嘀咕說我這個姥爺太小氣,只給200元,還不夠買煙花呢!親家母也順勢在一邊吹捧:「我是親奶奶,當然給得多啊,而且以後這個家的所有東西都是給你們!所以你們要跟誰親啊?」而兩個孫子也異口同聲說要對爺爺奶奶親。這話讓我聽得很不是滋味。
事後我才得知,在女婿那邊過年發紅包都是非常大的,隨便都是一百打底,給自己親人孫輩之類,更是上千的。但我也很納悶,為啥我以前這樣給都沒事,一番了解後,更是讓我發現,原來這些年,我們給孫輩的紅包,都是被女兒動過手腳的,我們給200,女兒就會往裡面塞多800,湊一千給小孩。
那晚是我一整晚都沒有睡好,感覺自己做錯了一樣。第二天本想表示歉意,對兩個孫子好點,然後再塞多點紅包過去的,卻被親家母阻止了,說我一個人生活也不容易,用不著這麼破費了。
然後,除夕過後,我就被孤落了,孫子不跟我親,女兒女婿又各玩各的,顧及不了我,而親家兩口子又不停地接待親戚朋友,雖然都是差不多年紀的,但我卻融入不進去,因為他們說的話我聽不懂,用普通話交流又不是人人都會說得好,最後我就像個傻子一樣,只會賠笑或發獃,顯得十分尷尬。
我實在忍受不了這樣的氛圍,感覺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在家過年呢!於是年初二的時候,我就提出了回家。
就這樣,來親家這邊大概才4天吧,我就深深感到後悔了,早知道會是如此尷尬地抱團過年,我就不該來的,雖然說我和親家之間,沒有很多明面的矛盾,但是一些行為態度上,卻讓我很是受傷,下一次女兒再邀約我過來,我是不會再來了。
一個人過年是孤獨了點,但至少我可以過得瀟灑自在,不會有寄人籬下的感覺,也不需要小心翼翼,看人臉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