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女兒家過了一次年,60歲阿姨修改遺囑:兒子再不好也比好女婿強

2023-01-24     言諾     8561

去女兒家過了一次年,60歲阿姨修改遺囑:兒子再不好也比好女婿強

去女兒家過了一次年,60歲阿姨修改遺囑:兒子再不好也比好女婿強

01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老了之後,兒女能夠守在身邊,便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父母撫養孩子長大,孩子贍養父母終老,父慈子孝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便這樣一代代地傳承了下來。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子女並不感激父母對他們的養育之恩,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向父母要這要那的,從不知道付出,也不知道關心他們的父母。

父母生病了,子女以工作忙互相推託照顧父母的責任,也不情願為父母交治療的費用。

每逢過年過節,連個電話都不給父母打,這種種不關心父母的行為,讓生養他們的父母感到很寒心。

親情關係是需要共同去維繫的,親人之間要多一點關心,多一些照顧,學會珍惜身邊的親人。

去女兒家過了一次年,60歲阿姨修改遺囑:兒子再不好也比好女婿強

02

楊阿姨(化名)今年60了,她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楊阿姨對兒子十分寵溺,孩子從小便是在蜜罐里長大,想要什麼楊阿姨就給買什麼。

這也養成了兒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毛病,覺得父母給他什麼都是應該的。

兒子的工作也是楊阿姨給安排的,到了結婚的年齡,楊阿姨老兩口花光了攢了大半輩子的積蓄給兒子買車,買房。

可兒子呢,一點不知道感恩父母的付出,缺錢了就來找父母要,父母生病了,也沒來看過幾次。

老兩口也不願意和兒子計較,就這麼一個兒子,認為應該疼著,把最好的都給兒子。

後來,楊阿姨的老伴去世了, 就剩下了楊阿姨自己一個人。

起初,楊阿姨一個人生活了兩年,漸漸地,楊阿姨覺得一個人生活太寂寞,太孤單了,打算搬到兒子家和兒子一起生活。

可是,楊阿姨在兒子家生活得並不順心,老人和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兒媳經常鬧脾氣,兒子也是向著自己的媳婦,楊阿姨心裡是憋著一肚子氣。

看到兒媳懷孕了,楊阿姨想幫忙照顧照顧兒媳,可是兒媳並不領情。

去女兒家過了一次年,60歲阿姨修改遺囑:兒子再不好也比好女婿強

孫子出生了,楊阿姨主動承擔起了帶孫子的責任,為了帶好孫子,楊阿姨經常晚上睡不好覺,一早上起來,還要給全家人做飯。

即使這樣,她也沒能讓兒媳滿意,兒媳經常與楊阿姨發生衝突,埋怨楊阿姨做家務的時候將她的東西放錯了位置。

楊阿姨知道,在兒子家裡,自己成為了那個外人,處處得受兒媳的氣。

一次,楊阿姨帶孫子的時候,不小心給孫子吃了過期的食物,幸虧發現得及時,沒有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