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人人格上最大的侮辱非把人不當為人,而是視作一種工具莫屬。
比如抗日戰爭時期的漢奸走狗,又比如戰爭時期被強迫抓去提供性服務的慰安婦。他們本身都是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但是從身份變為漢奸走狗,變為慰安婦的一刻起。他們就不再具有作為人的尊嚴,也不再被人有尊嚴地對待著,漢奸成了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奴隸,慰安婦也成了專職提供性服務的工具。
也許很多人這樣極端的例子只能在電視劇電影里,在大熒幕上看到。但是實際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現在邊境地區一些偏遠落後的小山村還存在著買賣女人作為傳宗接代工具的交易,說近一點的例子還有重男輕女思想,把生女兒歸為女人的一大罪過,這也是把女人視為傳宗接代工具的一種行為。
現代社會上的女人本身就已處境艱難:婚前要面對著數不盡對自己心懷惡意的歹徒;結婚後要面對挑剔的婆婆,還要照顧丈夫;不進入職場會被人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人間疾苦的公主;但進入社會又會面臨著職業性的性別歧視,以及部分上司下屬故意的為難。
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有人自得其樂,把傳宗接代視為自己作為女人畢生的任務,甚至把這樣的思想強加在下一代人的身上。當女人生活的任務已經完全變成了傳宗接代,那女人和生兒育女的工具還有什麼區別?
男人習慣受寵沒人發現,家裡一貫的作風是重男輕女
張文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也是家裡唯一一個男孩子。因為這樣特殊的出身,張文從小就被家裡人捧在手心裡長大,幾個姐姐要做的家務事他從來都不用做。家裡人也習慣了這樣的傳統,跟著媽媽一起,在生活中對弟弟張文多有照顧。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張文逐漸養成了目中無人刁蠻跋扈的性格,他認為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都必須讓著自己,準確地說,來自心中一種無理由的自信讓張文覺得他們都應該不如自己。
就因為家裡人把他寵得無法無天,所以從小到大張文就沒有安分過,上樹掏鳥、下河摸魚、逃學打架,一件都沒落。可就算是這樣,家裡人也還是咬咬牙把張文送上了大學,進了大學,遭受了來自社會上的毒打和同齡人之間的相互學習,張文漸漸知道自己以前的行為是有多麼的愚蠢和無知,跋扈的性格也收斂了許多。
一個人一旦有了思想覺悟,對生活中的事都會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大學教育正在自學,為了不掛科,張文養成了在生活中事事動腦、處處用腦的習慣,回到家也不例外。
和以往回到家不一樣,這一次張文回到家卻覺得家裡莫名的很陌生。媽媽對自己很客氣,一回到家就讓自己去休息、去玩手機。而幾個姐姐卻要忙前忙後地張羅他回家的事情,像廚房這些地方,更是直接都不允許張文進去。張文往往剛走到門口,就被媽媽或者姐姐連推帶搡地推了出來。
張文不解,晚上吃飯的時候他問媽媽為什麼自己不能做那些事兒。張文嗎的回答很簡單也很直接,「因為你是男人,是要做大事的,家裡這些家務活就應該交給女人來料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不就是很典型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嗎?雖然說這其中也有一點男女分工不同的意思。在張文看來,媽媽的話就是說女人的價值就在家務活中,雖然自己過去這10多年20年都是這樣過來的,但此時此刻他卻莫名的覺得有點心酸。
明明幾位姐姐和自己一樣,正是青春年少的時候,卻就這樣被決定了一生還不自知。
結婚婆婆要求早日生孫子,兒媳卻生了孫女
都說沒有長輩支持的婚姻走不長久,沒有長輩幫扶的新家庭也圓滿不了多久。
孩子初入社會,要有父母作為底氣才能有敢出去闖蕩的勇氣;初入婚姻,要有父母在身旁出謀劃策,才能有底氣去承擔起一個家的責任。因為沒有父母的支持,張文幾個姐姐只能一輩子呆在家裡,做一個女人該做的,年紀到了以後就聽從家裡安排結婚生子,度過此生。因為沒有父母的支持,張文第1個帶回家的女朋友沒多久就和自己提出了分手,理由是家裡不同意。
畢業以後張文在國企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雖說經常加班,但工資待遇也不差。而且在上班的地方,他還遇見了自己這一輩子的愛人,也就是後來的妻子。
張文老婆和張文一樣都是大學畢業生,剛進公司不久,兩個小菜鳥相互幫助相互幫扶,在工作中不知不覺就產生了感情。好在這段感情兩人都有了自己的收入來源,不在全部仰仗家裡,兩人都有了話語權,所以頑強地撐到了最後。
張文媽媽雖然覺得女人在外面拋頭露面工作不好,而且家裡也需要有一個人照應,對這個兒媳並不是十分滿意。但現在兒子出門在外,什麼都不靠自己,她也沒辦法拿捏,只好同意了。
結婚那一天,張文媽媽在致辭環節一句話都沒說,只笑嘻嘻地跟兒媳說了句悄悄話:早生兒子。張文也了解媽媽,所以從結婚以後就沒有休息過,一直在努力耕耘,剛結婚兩個月希文就有了孩子。
新聞懷孕以後,婆婆比她還緊張,只要一得空就往希文家裡跑,天天圍在希文身邊跟孩子說話,但說的永遠都是,一定要是個孫子,聽得希文不耐其煩。張文媽媽對孫子有多迫切,知道希文生了個女兒的時候就有多失望,甚至直接放話兒媳生個女兒她不伺候,讓他們趕緊加油生二胎。
婆婆不伺候孫女兒,要求生二胎,引起兒媳不滿
從希文生了女兒那一天起,婆婆就再也沒往希文家來過,直到希文出了月子可以下地走路,她才露面。
張文媽媽此行不是為了看孫女兒的,而是為了勉勵兒子和兒媳在家把勁兒生兒子。只礙於兒媳在場,她不得不去看了孫女兒兩眼,但嘴上還是叫孫女兒小丫頭片子。西文本來聽到婆婆這麼叫自己女兒心裡就有些不舒服,在聽到婆婆要求自己生二胎,而且一定要生兒子的時候,更是氣得差點當場吐血。
婆婆的理由很充分,「家裡三代單傳,一定得生個兒子,不生兒子就是斷了祖宗香火,是忘本。」
希文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心中氣憤,當場啐了一口:呸。
「婆婆您說這話我就有點聽不下去了,什麼叫忘本?什麼叫斷了祖宗香火?最開始有中國人,到現在那不都是一個個主系、支系、旁系親屬繁衍而來的嗎?要真說祖宗香火,那咱們祖上都是一個人,哪有斷了香火這樣的說法?你如果一定要把沒有生兒子,就歸結為忘本的話。那我得糾正您一下,首先,生男生女並不由我決定,而是由您兒子決定。其次,作為一個女人,您把男人看得那麼重要,把女人放在哪裡,你把你自己放在什麼地位?在我看來,您才是真正忘本的那個人,要是沒有女人沒有媽媽,您從哪裡來?您兒子從哪裡來?就何談我們的現在呢?所以,瞧不起女人才是真正的忘本。」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您如果一定要一個男孩子,那我沒意見,這是您的自由,但是生不生二胎是我自己的權利,我愛生就生,不愛生您也別逼我,您沒那資格。」
說完,希文直接抱著女兒回了臥室,不願意跟這樣的奇葩婆婆多說話,她怕女兒聽多了長大以後也會對自己產生懷疑,這不值得。
生兒育女是女人的權利,不是義務
其實,選擇結或不結、生或不生,都應當是自由自願的,這本身並無優劣高低之分,更不應該只是因為來自家人、朋友甚至社會的壓力,被迫做出違背內心的選擇。
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站出來為此發聲,為婚姻自由和生育自由代言,本身就是一次極好的性別平等普及教育。我們應該明白:
與職業、專業、求學一樣,婚姻與生育都應是自由的,這不僅應是社會共識,更不能有人因此被道德綁架或無端指責,這更是法律中的明文規定,早已寫入憲法、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之中,干涉這類自由,本身就涉嫌違法。
追求自由選擇的權利,並使之上升為社會的共同認知,就是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在社會層面的貫徹。因為,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平等的義務本就是題中應有之意。
我們期望,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行動為婚育自由代言,每個人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本就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
相比婚育的形式,很多人更注重婚姻的質量以及人生的追求。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選擇傳統的生活方式,不同觀點的碰撞正慢慢成為常態。
其實,就如網友所說,人各有志,沒有哪一種生活方式更好,但成年人應該學會尊重,接受別人與自己有不一樣的人生軌跡。
今日話題
如果你是希文,面對這樣的婆婆,你會如何回應?
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