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年味

2023-01-26     昀澤     5975

小時候的過年才是真的過年,開心的事一樁接一樁。

"邋遢冬至乾淨年",大人無意間的一句話我們就知道快過年了,內心頓時雀躍起來。

緊接著裁縫師傅會在某一天出現在家裡。媽媽拿出平時趕集攢下的的布料,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每人做一件新上衣或新褲子,做好的新衣服恨不得每天偷偷試穿一回,其實也不是很合身,因為裁縫師傅量尺寸的時候,媽媽會一個勁兒說稍微大點,就是為了能讓我們多穿幾年。記憶中好像父母很少給自己做過新衣服。

兒時的年味

網絡圖片

每天一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看日曆,順手夾上一頁,唉,怎麼還有薄薄的一層。

初八吃臘八粥了,那時的臘八粥可能還不夠八樣東西,大米、青菜、赤豆、黃豆、蠶豆,白蘿蔔、紅薯,柴火灶上滿滿一大鍋,真香啊!吃了一碗又一碗,直到把肚皮吃撐為止。

『』十七、十八越撣越發",為討個吉利,這個日子男人都要撣塵掃舍,女人洗床單被子,那時沒有洗衣機,媽媽和姐姐把床單擱在水泥板上翻來覆去一層一層刷。然後到冰冷的河裡翻洗乾淨晾曬,寒冬臘月她們的手指常常凍得通紅通紅。

數著日曆盼著新年,聽大人講"官三民四船老五",農曆二十四是送灶王爺的日子。媽媽做了糖餅,湯糰子,說是討好一下灶王爺,讓他"上界說好話,下屆報平安"。

最高興的是年前家裡會蒸年糕,做糯米糰子。這天我是不會出去玩的,守著吃剛出鍋的香香糯糯的年糕、年糰子。只要那個來串門,父母都會招呼,遞上一塊熱氣騰騰的年糕嘗嘗。

兒時的年味

網絡圖片

終於到了除夕,家裡要祭祀,三葷三素請上三代老祖宗回家吃年夜飯。借老祖宗的光,年夜飯是我們一年到頭最豐盛的一頓晚餐。

八、九十年代,還沒煙火,只有炮仗放,一般是除夕關門炮仗放三個,廿初一開門炮仗放三個,表示辭舊迎新。也有人家捨不得錢買炮仗,乾脆說是"悶聲發大財"。

兒時的年味

大年初一是不會懶床的,早早穿好新衣服、新鞋,出門找小夥伴顯擺。但父母總是比我們早起,輕輕開門時要念叨:"大年初一把門開,金銀財寶滾進來。"年初一這天是不能掃地的,據說是要把財神掃出去的。

農村娶媳婦一般是廿初二,晚上必定要去鬧新房,關鍵是主人會給去鬧新房的每個人二顆糖,因為平時是吃不到糖的,糖對於小孩來說是寶貝。初三是新娘子回門日子,早早等候在村口,新郎官也會發給每人二顆糖,積攢下來的糖捨不得吃,放在枕頭邊,每晚能做個甜甜的夢。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