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說,子不教,父之過。在孩子地教育問題上,父母是因,孩子是果。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也就會因為父母地教育而變成什麼樣的人。
「一個好母親,三代好家庭。」由此可見母親的教育有多重要。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出自《戰國策》的名篇《觸龍說趙太后》,意思是父母愛孩子,就會為它考慮得十分長遠,為他做長久的打算。但現實總有很多溺愛孩子的父母,因為自己愛孩子便去剝奪其他孩子的權利,拆別家孩子的牆去補自家孩子的牆。在愛孩子這件事情上,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其厚顏無恥可謂登峰造極。
在電視劇《知否》中,盛老太太請閨蜜孔嬤嬤來教育孩子,在如蘭墨蘭犯錯以後,說了這樣一段令人深思的話:「適才老爺說我與老太太是故交,我今兒也厚著臉皮說兩句,兒女眾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寧靜;雖說姐妹之間要互相謙讓,但也是今日這個讓,明日那個讓的,沒的道理只叫一頭讓的,日子長了,父女姊妹免不了生出些嫌隙來。老爺,您說是不是?」
這句話看似是講了一番道理,實則是一語中的,點出老爺偏心眼的問題。而後來盛紘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為時已晚。明蘭也再也不需要他了。
今天的收到了一封私信,是來自於一名叫做譚心的女生的分享,分享她是如何擺脫重男輕女的家庭的。
父親死後,我終於奔向自由。
收到父親的死訊,譚心並沒有表現得多難過。
回到家後,看著自己痛哭流涕的後媽,譚心心裡一陣鄙夷。
譚心八歲的時候,母親就因為父親出軌離婚了,出軌對象就是現在的後媽。離婚不到一個月,這位後媽就迫不及待地進了家門,此時,後媽懷孕已有八個月,而自己的母親,也在一年後鬱鬱而終。
兩個月後,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呱呱落地。譚心就開始了漫長的被折磨生涯。
凡是自己喜歡的總是留不住,都會被弟弟搶走,凡是自己想做的永遠做不成,因為弟弟總會來搗亂,而自己那位父親,自從有了弟弟,便再沒有施捨過自己一點笑臉。
現在回憶起父親最常說的話便是:「你是姐姐你應該讓著弟弟」、「女兒有什麼用,不如男孩,能給自己養老送終」、「你這麼大還不如你弟弟」......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