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對公婆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總想從他們身上搜刮,然後貼補自己的父母。
這樣的女性會很不受他人待見,也枉為人。
小慧(化名)便是這樣的一個人,對公婆格外苛刻,眼裡只有錢。
02
小慧是一個特別自私的人,總想不勞而獲,她的眼裡除了錢什麼也沒有。
小慧和小劉(化名)是經媒人介紹認識的,當時他們兩個都到了結婚的年紀,抱著差不多得了的心態結了婚。
婚後,兩人聚少離多。
小慧在本地一家商場做導購,小劉是搞工程的,常年不在家。
兩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和和睦睦,小劉雖不在家,但工資高,平常也不花什麼錢,工資卡也由小慧拿著,二人之間沒有什麼矛盾。
俗話說,小別勝新婚,兩人一見面就在一起卿卿我我。還沒在一起生活幾天,小劉就又去外地了。
所以小劉都沒有機會與妻子長期生活過。
在他看來,自己對不住妻子,家裡的一切全靠她打理,爸媽有什麼事也都需要她照顧,自己卻很少有機會幫得上忙。他以為自己娶了個賢惠的妻子,想著等忙了這幾年就離職回到老家工作,到時候再好好補償小慧。
小慧在丈夫面前總是表現得賢惠、不計較、大氣、有責任。而這些不過是為了讓小劉放心,希望小劉安心在外給她掙錢。
大多數女人都希望丈夫在身邊,遇事能搭把手,等下班回來能吃個熱乎飯,晚上睡覺前能跟丈夫聊聊天,談談白天的工作,嘮嘮家常,說說體己話。
可小慧並不這樣想,她才不想每天一下班回來,就看見丈夫那張臉。想著保持固定的頻率,打個視頻就可以。其餘時間她該工作工作,該玩就約上閨蜜一起去買買買。
與其丈夫在身邊,她更希望丈夫離自己遠點,她覺得這樣的生活也更自在,只要丈夫的工資卡在她那裡,他在哪工作都行。
小劉從來沒有了解過妻子,他看到的,不過是妻子故意向他展示的樣子。實際上的小慧,並不是小劉想像的那樣美好。
就像小劉母親,有時候給兒子打電話,抱怨兒媳不孝順,眼裡只有錢,對自己父母花錢大手大腳,對她特別苛刻的時候。
小劉總是第一時間指責母親說,純屬她多想了。他經常給母親說:「小慧一個人在家不容易,我又常年在外,家裡一切都靠她。媽,你要體諒,跟她好好相處,這樣我才能放心。」
小慧會經常對小劉說,她下班又去看爸媽了。看家裡沒肉了,給他們買點肉送去。
或者商場最近搞促銷,給爸媽買了新衣服。她上次見他們,發現他們衣服都穿破了,還捨不得扔。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每每聽到小慧這樣說,小劉總會特別感動。誇讚妻子孝順爸媽,是個有心人,自己能娶到這麼好的妻子是他的幸運。
他格外相信自己的妻子,反倒不怎麼信母親對他的哭訴。小劉怎麼都想不到妻子是裝的。
實際上,小慧對公婆並不好,她是經常去看小劉父母,其實不過是打著看他們的幌子,看他們家有沒有什麼貴重禮品,她拿回去給她父母。
婆婆現在60歲,之前是中學老師,特別受學生喜歡,家裡經常有學生學業有成後回來看她,那些學生總會拿一些貴重的禮品。
她把公婆家裡搜颳得一乾二淨,能拿的全部都搬到自己家,公婆買的營養品也會拿去給自己父母。
現在她又開始打婆婆退休金的主意,她花盡心思地去算計婆婆。
小慧那天在商場裡買了兩件廉價衣服,給公婆他們一人一件,又去樓下超市買了油和米,然後去了婆婆家。
小劉母親看到兒媳婦來了,就知道肯定又來搜刮什麼了,一副不歡迎她的樣子。再看到她手裡拎著米和油,另一隻手還提著手提袋,不用問就知道她不懷好意。
小慧一臉假惺惺地問惺惺地問她,最近身體怎麼樣?前段時間陽了沒有?還說,最近工作挺忙的,就沒有時間來看他們。
她說著,婆婆在一旁敷衍著,想知道她此次來的目的。
小慧說:「媽,你看我和你兒子今年也沒掙什麼錢,家裡現在開銷也大,再加上房貸。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就是這個退休金,咱倆能不能一人一半?你和爸現在也花不了什麼錢,不比我和你兒子花費那麼多。」
劉媽翻了個白眼說,「想都別想,沒門兒。我憑什麼要給你?你和我兒子結婚了,日子你們想怎麼過就怎麼過,錢掙多了你們多花,沒錢你們不花!他都成家了,我沒有義務再給你們錢!」
誰知婆婆不同意,小慧露出一副尖酸刻薄的模樣說:「如果你這點錢都不願意給我,我實在感受不出我在你心裡有多重要,哪有你這樣的婆婆,我要和你兒子離婚!」
小劉母親早就看出了她的本性,說:「愛離不離,關我啥事,我巴不得你與我兒子離婚,我耳根子才能清凈。」
小慧聽到這話,頓時傻了眼。
03
小慧這種類型的兒媳婦,在我們身邊估計有很多。
表現在自己丈夫面前的是一副嘴臉,對公婆又是另一模樣。
她想盡辦法地搜刮婆婆,連退休金都不放過。
這種人非常可恨,兒子如果娶上這樣的女人,也是家門不幸。
但是在一開始,我們卻不能識別這種類型人的真面目。不僅有的女性是這個樣子,也有男性如此,可等到發現了就已經晚了。
這裡有兩個小方法,來幫助大家遠離這些人。
一,與其那麼快結婚,不如多去創造機會,去了解對方為人處世的方式。
結婚不是年輕人的歸宿,它反而是我們邁向新階段的起點。
這時候,千萬不要著急,不要想著差不多的了。婚姻不是兒戲,我們必須要熟悉未來與我們同行的那個人。
多去創造機會,了解他(她)的本性,了解他(她)為人處世的方式。
可以試著與對方建立深度的連結,通過談話來去感受雙方是不是合適,通過看他(她)與父母的相處,來去判斷他(她)的三觀如何。
如果發現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及時止損,不要抱著差不多得了的心態找對象。
二,對雙方親人一定要慷慨,不能只對自己的父母好。
步入婚姻,我們就不再像之前那樣,只需要對自己的父母好。
既然進入了婚姻,我們就一定需要轉變觀念,愛對方的父母和親人。即使做不到百分之百的付出,也要讓他們感受到作為晚輩對他們的敬重。
這不僅是對雙方父母的尊重,也是對伴侶的尊重,更是對這場婚姻的尊重。
倘若我們能對伴侶的父母好,也會有助於我們和伴侶之間的感情,加固雙方的感情根基。要做到將心比心,這樣伴侶也會對我們的父母好。
其實付出也是一種幸運,我們也能夠在對伴侶父母的付出中,收穫到不曾感受過的感動。
願我們的父母擁有更多人的愛,願他們都能在愛中享受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