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塞給兒媳2千塊紅包,兒媳卻連夜收拾行李逃回城:我不想受罪了
導語
詩人王維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古代交通不便利,在外的遊子們每逢佳節只能想念家人卻不能相見。然而如今交通便利,不管家在哪,只要真心想回去,總能趕得回去。
對老人而言,最開心的日子莫過於過春節的時候,因為這時,子女都放假了,孩子們也放假了,可以一家人一起回老家,陪老人歡歡喜的過一個新年。
許多老人為了歡迎兒子、兒媳和孫子孫女的到來,早早就備好了年貨,把家裡的被子曬好,房間打掃乾淨,只要他們回來,就能立刻入住。
過年,父母除了想念子女,更想念孫子、孫女。老人都有隔代親,看到孫子、孫女,不管再累都高興,所以孩子們回到家,爺爺奶奶會對孩子們十分寵愛。
63歲的趙大爺就是如此,兒子一家三口臘月二十五才回來,可趙大爺卻在臘月二十就已經將家裡收拾妥帖,把年貨置辦好,每天數著日子,等著他們回來。
兒子回來那天,趙大爺更是和老伴兒一起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歡迎他們。趙大爺以為過年能過個歡喜年,誰知這次卻因為一塊饅頭,和兒媳翻了臉。大年三十早上,兒媳一家三口就走了。
趙大爺欲哭無淚,恨自己話太多。他要是按照兒媳的要求帶孩子,就沒有現在的煩心事了。
來自趙大爺的自述
趙大爺說:我只是用我的方式陪孫子,希望他能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沒成想卻一片好心被冤枉,反倒被兒子兒媳嫌棄了。
也許是我老了,真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不理解年輕人的想法了。可就算事情重來,我還是覺得自己沒有錯。
今年過年,兒子一家三口要回來,我高興地一夜未睡。
我已經有三年沒有見孫子了,兒媳生孩子時,老伴兒早早把東西收拾好,等著去城裡伺候兒媳,誰知兒媳就說她已經請了月嫂照顧,不需要老伴去了。
我和老伴心裡很失落。我們家是農村人,老伴身體不好,我和老伴這輩子,都沒有走出過這個城市。我們沒什麼大本事,唯一的驕傲就是將兒子供到大學畢業。
兒子考上大學後在外地發展,後來和兒媳認識了,兩人一起努力奮鬥,在城裡買了房子。雖然我也出了15萬,但是這點錢和親家出的30萬相比,確實有點少了。
兒子結婚前兩年,會和兒媳一起回家過年,後來兒媳生了孩子,便以孩子小為由,每次過年都去親家那裡。只給我們打個電話拜年,我和老伴想孫子了,只能和兒子開視頻。
我和老伴兒心裡很失落,卻有苦不能說。兒媳是獨生女,從小嬌生慣養,老伴擔心我們要是堅持讓兒子過年回老家,兒媳一生氣,和兒子離婚,所以勸我多忍耐。只要兒子和兒媳好好的,我們受點委屈不算什麼。
後來孫子上了幼兒園,兒子才帶孫子回家過年,不過每次回家都只短暫的待幾天,那時孫子還小,不過卻機靈可愛,我怎麼看怎麼喜歡。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這幾年因為疫情,兒子一家三口已經三年沒回來了,如今全面放開了,我們一家人終於能夠團聚了。我和老伴兒每天都盼望著他回來,想看看孫子是胖了還是瘦了。
三年不見,我以為孫子來到農村會不適應,沒想到他很快就融入了農村生活。早上他跟著老伴一起去雞圈裡喂雞,幫老伴兒撿雞蛋。
家裡喂了兩頭羊,孫子經常拿著青草喂他們吃,還和我約好,暑假回來幫我放羊。看著孫子每天樂呵呵的,我和老伴心裡高興,兒媳和兒子也鬆了一口氣。
我告訴兒媳,她平時工作辛苦了,過年時好不容易回來一次,只需要吃好喝好就行,做飯和家務的事情都由老伴兒來,孩子由我帶著,她儘管放心。
兒媳笑著說:我對家裡的東西不熟悉,也幫不上忙,既然爸媽這麼說,那就辛苦爸媽了。
兒媳心裡清楚,我和孫子很久不見,巴不得把每天的時間都用來陪伴孫子呢。只要我們對孫子好,她樂得給自己放兩天假。
兒子回到老家後,每天起得很早,有時候去釣魚,有時候和村裡的其他朋友一起出門玩,兒媳喜歡睡懶覺,老伴告訴她,我們早上會帶孫子出門玩,她想睡到幾點鐘,老伴把飯菜做好熱在鍋里,她醒來時隨時都能吃到。
其實就算老伴給她留飯,她也不怎麼吃。我們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口味不同,老伴做飯,兒子和孫子吃的很高興,可是兒媳卻吃不習慣。為了照顧兒媳的飲食,老伴兒在網上跟著別人學做飯菜,不過老伴發揮的並不好。
兒媳勉為其難的吃了幾口,後來兒子告訴我們,不用特地做兒媳喜歡吃的飯菜。我們做的不正宗,兒媳不喜歡吃。
老伴兒擔心兒媳餓肚子,給兒媳兩千塊錢讓她想吃什麼去街上買。兒媳客氣的說不用,不過老伴堅持給她,她也只好接納了。
然而孫子在家沒過幾天,兒媳就對我有了意見。
春節將至,集市上十分熱鬧,我和老伴兒就帶著孫子去趕集,讓他感受農村的熱鬧。集市上賣什麼的都有,我告訴孫子,只要他想吃什麼,想買什麼,隨時告訴我,我一定給他買。
孫子第一次跟著我們趕集,看什麼都覺得熱鬧。我們逛了半個多小時,孫子累了也餓了,恰好旁邊有賣米線的。我想給孩子買點狗肉加燒餅,可孫子就想吃米線,我和老伴只好坐在旁邊,陪他一起吃。
我們三個人一人吃了一碗米線,孫子高興的說,這是他今天吃過最香的飯。
臨近中午,孫子才依依不捨地跟我們回去。回到家,孫子就興奮的向兒子、兒媳分享在街上的見聞。孫子說他吃了米線,米線真好吃,過幾天他還要去。
兒子聽了,臉上露著笑意,可是兒媳臉色卻不好看。
不過兒媳沒說什麼,我也就沒在意。晚上臨睡前,老伴兒告訴我,兒媳傍晚去廚房時,悄悄囑咐他不要帶孩子亂吃東西,街邊的小吃不衛生,孩子還小,她擔心孩子吃壞了肚子。
我覺得兒媳的想法有點矯情了,孩子難得回來一次,偶爾吃一次也沒什麼,如果天天吃,我和老伴肯定也不同意。
不過既然兒媳提了意見,我和老伴兒擔心兒媳若是真的生氣了。以後就不讓孫子回來了。所以儘管我心裡不滿,還是決定按照兒媳的話做。
因為我和老伴為了能讓兒子兒媳每年都能帶孫子回來,早就決定了,事事以他們為先,只有讓他們覺得回家過年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兒,他們以後才能每年都回來。
孫子正是調皮的年紀。過年期間,村裡需要孩子在家門口放煙花。孫子也想放,我就帶著孫子去鎮上的煙花爆竹那裡,買了許多小孩子放的煙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晚上我們一家人在院子裡放煙花,一家人其樂融融,看著孫子臉上洋溢的笑容,我和老伴兒十分欣慰,我們活了大半輩子,最最大的心愿就是兒孫能過得很好。只要他們開心,我們也就知足; 。
臘月二十九這天,兒子和兒媳去鎮上趕集,我在家帶孫子。因為前一天晚上孫子玩的太高興了,睡得比較晚,所以早上十點多才起來。老伴給孫子洗把臉的空隙,我便端好飯菜,坐在院子裡和孫子吃飯。
孫子一手拿著饅頭,一隻手用筷子夾著老伴兒特地給他炒的雞蛋,吃得津津有味。
不過他喝稀飯時,不小心把饅頭碰掉地上了,我把饅頭撿起來,把髒的那一面撕掉,將饅頭遞給他。
孫子搖搖頭說:爺爺,媽媽說了掉在地上的東西不能吃,咱們還是把這個饅頭扔了吧。
我年輕時吃過太多苦,深知餓肚子的難處,所以養成了節約糧食,不浪費的習慣。我希望孫子也能學會這個優點,便告訴孫子,掉在地上的東西不是全部都不能吃的,像現在的饅頭,只要把髒的那一面揭掉就可以吃。
我把擇乾淨的饅頭拿給孫子看,上面是不是乾乾淨淨了?孫子猶豫了幾秒,正準備接過饅頭時,我突然聽見兒媳在身後喊道:小壯,把饅頭放下,不許吃!
兒媳氣沖沖的走過來,一把奪過我手裡的饅頭扔到地上,轉頭對我說:爸,咱們家是差那點錢嗎?你怎麼能給孩子吃掉在地上的東西呢?
我告訴兒媳,我已經把饅頭擇乾淨了。現在的饅頭是可以吃的,再說了,勤儉節約是美德,從小教育孩子節約糧食不好嗎?
兒媳見我和她唱反調,頓時委屈的紅了眼睛。兒媳哭著說,她知道教育孩子勤儉節約是好事,可是也要講衛生啊, 地上那麼多細菌,東西掉在地上,為什麼還要撿起來吃呢?她知道我們那個年代確實過得不容易,可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他們努力的工作就是希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如果是讓孩子吃掉在地上的饅頭,那他們努力的意義何在?
兒子在旁邊解釋,這只是一件小事,我不是有意讓孫子吃掉在地上的東西。兒子沖我使眼色,問我是不是知道錯了?
老伴也從廚房跑出來指責我的不是,我連忙點點頭,告訴兒媳,以後絕對不讓孫子吃掉在地上的東西了。
兒媳的臉色緩和了些,不過吃飯時她寧願和老伴兒多說幾句話,也不肯搭理我。
晚上,兒媳和兒子在臥室吵架,我聽見兒媳說,我之前讓孫子吃街邊攤,這次又吃掉在地上的饅頭,她生孩子,是為了讓孩子過上好日子,不是來受苦的。孫子要是繼續在老家生活,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
我嘆了口氣,和老伴反思半天才睡去。
第二天早起,我發現停在院子裡的車沒有了。老伴在兒子臥室門口敲半天,喊著孫子的名字,也沒人答應。老伴打開門才發現,兒子一家三口都走了。
我們本來只想歡歡喜喜過個年,不知道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趕緊給兒子打電話,問他去哪兒了,兒子說兒媳工作上有點事情,必須要趕回去。
雖然兒子沒有直說,不過我知道這件事都是兒媳的主意。
老伴哭著指責我,要不是我,兒媳就不會帶孫子離開。兒媳這次走了,以後她再想見孫子,更難了。
我心裡也委屈,覺得兒媳小題大做。我承認我們老年人和年輕人帶孩子方面確實有代溝,可是我們也是真心實意的疼孫子,希望他好呀。
我和孫子平時不見面,只有過年才能一起待幾天,我巴不得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孫子,可是該教育孩子的事情,我也要教育啊。難道就因為我和兒媳教育孩子的觀念不一樣,兒媳就不讓我見孫子嗎?
我和老伴處處討好兒媳婦,就是希望多看孫子幾眼,我想,只有經歷過的老人才能懂這種無奈。我不知道明年兒媳還會不會讓孫子回來過年,我只是覺得,人老了以後,真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