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當老伴告訴我,我們之前居住的房子、山林、土地都被徵收了,獲得200萬元補償款,已經打在我們帳上了。我想,這幾年對我們不聞不問的子女,應該快來了。
果然,沒多久,門口就傳來兒子兒媳們說說笑笑的聲音。
1
我叫邊姨,今年65歲,住在一個江南小鎮,目前癱煥在床,生活起居非常困難,只有老伴在身邊照料我。老伴比我大3歲,也是多種疾病纏身。
我媽生下我之後,因為生病,再也懷不上,所以我是我們那個年代少有的獨生女。和老公結婚後,為了能照顧爸媽,我們就住在我娘家,並生了四男一女。
當年,我和老伴每天為了生計奔波。經過幾十年的打拚,孩了們都成家立業,買房單過了。就只有老五和我爸媽住在娘家老屋。
由於孩子不肯讀書,因此他們和我一樣沒什麼大出息,都是普通農民,雖然不是大富大貴,倒也能自食其力。作為一個農村婦女,我已經很滿足了。
家裡孩子多,我們家就成了一個大家族,七七八八加起來有十幾口人。每逢年節,大家熱熱鬧鬧坐在一起,曾是我們那小鎮上的一道風景,惹得多少鄰居投來羨慕的目光。
原以為,這樣的風景會一直靚下去。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一切都悄悄起了變化。
都說子女多,老人容易偏心,為了一碗水端平,也因為我能力有限,兒子結婚一個分家一個。所有兒子建房我都不出錢,媳婦生孩子,我只負責照顧完月子,之後大家都是自力更生。
當我爸媽身體還好的時候,我和老公為了多掙點錢,就長年在山裡居住,開荒種地、種果樹,飼養各種家禽,為了能多掙一分是一分。
這一住就是20多年,除非有大事,我們一般不下山。
經過常年累月打拚,山上四季水果不斷,雞鴨成群,豬牛肥壯,每年兒孫吃的水果、兒女過年用的豬牛肉、雞鴨都是我們免費承包了。讓我沒想到的是,這樣的溫馨生活在2012年被打破了。
2
這一年,我們小鎮要搞城鎮化擴建,我娘家田地被徵收了,補償了20萬元。
在分錢現場,為了做到公平,我把錢分成了6份,5個孩子每家3萬。留下5萬給我爸媽應急,因為他們年紀也大了。
結果幾個兒子紛紛吐槽:大兒子覺得他是老大,什麼都沒有得老人的;老三也有意見,說因為他生了兩個姑娘,我重男輕女,看不起他;老四又覺得老五是住在外婆的老屋,不用自己出錢建房,不應該給了;老五說他和外公外婆爸媽一起住,平時開支大,他照顧得多,應該多分點……
才20萬塊錢,兄弟之間開始離心了,這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
後來,為了緩和關係,我叫老五自己出錢建房子,我和老伴回來住娘家房子。
一年後,老五重新建了一幢新房子,就和我娘家一牆之隔,是為了以後相互有個照應。
平時,孫子們押歲錢、生日我給的錢都是一樣的。如果是以前的老親戚有事,人情禮物我都是自己送,不去麻煩兒子們。
我爸媽生病,只要不是大病,我都不敢驚動任何一個兒子,都是自己默默處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我在努力維護著這個大家的表面和諧,可駕不住人的自私本性,矛盾還是如雨後春筍冒了芽。
我爸媽是高壽老人,經常有親戚朋友給他們送錢送物,這些也成了孩子們講我偏心的證據。
「這些禮物和東西拿來,名義上是給外婆吃,最終還不是落到老五他孩子嘴裡去,公婆就是偏心最小的……」
「每次送禮,你以為老五會出錢,還不是公婆幫出錢,掛他名罷了……」
「老五和老人家隔得近,開支都是公婆的,誰知道公婆留著外婆外公的那部分錢是不是偷偷拿給他……」
兒媳婦們更是明目張膽:「我們都是外人,分錢哪有我們講話的道理,還不是由老人家喜歡哪個,那個就得錢多?老五倒好,老人家和他住,又得用錢又得有人幫工,誰像我們一直都是靠自己?」
有錢分本來是好事,可錢也是試金石,最終把親情也給試淡了。
3
2013年,我爹與世長辭,衣服入棺環節那一幕,更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根據風俗,誰把內衣放在棺木裡面,老人家去逝後就保佑誰,這本來是一種寄託和念想。誰曾想,也成了幾個兒子之間的矛盾點。
在道士先生準備放衣服之前,兒子們都拿著家人內衣放在先生和棺木旁邊,然後圍成一圈,兩眼放光,看著先生放,就像賭鬼看賭桌上的點子和牌一樣,擔心放漏自家的。
當放進了自家的後,那家人默默地鬆了一口氣,沒看到放的那家,就一直催:「該放我家的了,該放我家的了……」
由於衣服太多,根本放不下,沒法放的非常不滿,在那裡嘟嘟嚷嚷:「憑什麼就沒放我們的,他們就可以得外公保佑……」
一切真讓人啼笑皆非。
後來,隨著我縣城鎮化率步伐加快,我和老伴建在山上的所有房子、山林、土地等全部被徵收,合計補償了200萬。
我知道,這又是一面照妖鏡,它照出的是金錢面前、親情面前人的本性。果然,孩子們就是知道了風聲,積極趕來探聽消息的。
老伴把想法告訴了五個孩子,五個孩子分別為30萬元,自己留下30萬元養老,剩餘20萬給我媽以備不時之需。
結果,四個兒媳都不同意給我女兒,也不同意給外婆留,說老二嫁是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況且她又是老師,有工資拿,不應該再回娘家拿錢。不像兒子,只能靠打工養家。外婆年紀大了,不需要那麼多錢,以後不知道會是誰的……
四個兒子雖然不開腔,但我知道,他們也是這樣的想法。
更可笑的是,大兒子夫妻倆和四兒子夫妻倆都說應該按人口分,因為他們倆都人口多。而三兒媳始終是那句話:「我們沒有兒子,別人也看不上,不敢講話,只能任人擺布?」
而老五夫妻倆理由更充足:「媽和爹和外婆都是我照顧得多,花時間、花錢,還花精力,他們生病都是我們跑來跑去,你們誰都不聞不問,所以應該給我們多點……」
聽到弟媳們議論,女兒也埋怨上了:「你們分錢的時候,說我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但是爹媽要出錢出力的時候,你們又講我是女兒,也有分擔和贍養的義務,好話醜話都被你們講了……」
後來,還是老伴說了句話:「這都是我和你媽辛苦在山上沒日沒夜干,身體都累跨了才得來的。之前沒有哪個心疼我們半點,現在得錢了,還在這裡吵鬧,還嫌少,還有意見。我看你們是不知足,更不知感恩。
我們要留下一部份給你外婆,她已經是80多歲的老人了,我和你媽也都六七十了。身體一天比一天差,以後有個頭疼腦熱或者萬一哪天倒下,找你們要錢,你們能痛快拿出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幾個兒子面面相覷,但眼神還是一幅不服氣的樣子。
都說錢是試金石,果然,看著孩子們的表情,我的心由失望到絕望,幾十萬塊錢就把每個人的本性都試出來了。
但是,他們都把矛頭指向了我,還認為是我偏心,才造成兄弟之間不和。
4
今年,我媽身體越來越差,經常住院,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而我心臟病、高血壓等老年病也時不時地發作。
一邊自己疾病纏身,一邊還在兼顧老媽,實在是力不從心。就召集幾個兒子商量,誰幫我照顧一下外婆。
結果,沒有一個兒子答應。大兒子和兒媳要管自己的兩個孫子;二女兒要上班,自己還有一個只三歲的二孩;三兒子上班,兒媳要幫忙照顧外孫;四兒媳要管讀書的兩個孩子,四兒子要跑班車;五兒子在外打工,兒媳在附近工廠上班。
沒辦法,我這個62歲的老人又只能拖著病體照顧。我想請個護工,可我媽又不願意讓陌生人護理她。
令人傷心的是,兒媳們話里話外還嫌我照顧外婆態度不好,經常對著她們冷言冷語。
更令我傷心的是,她們卻連搭把手都不願意,一致對我說:「她是你媽,你不照顧,誰照顧呀?本來就應該是你的責任。」
絲毫不體諒我都是62歲老人,生活都非常吃力,哪裡能夠照顧得有多好?
後來,我媽終於走完自己的一生,享年87歲。她走的那一天,我沒有眼淚,反而是一種解脫,對她,對我都是。
我媽患的重病,全身上下都很痛,任何止痛藥水都輸不進血管了,她一次又一次哀求我給她一袋老鼠藥早吃早走。
可兒女們卻說我不肯拿送她去醫院,不肯為她花錢看病,巴不得她早點死。
我媽走的那天,我繃緊的神經鬆懈後,自己完全虛脫了。
兒子媳婦們看到我一滴眼淚沒流,都在竊竊私語,「媽真狠心,自己的親娘不在了,連眼淚都沒掉一滴,還是獨生女,對她都沒有感情嗎?」
在葬禮上,幾個兒子又為誰主辦吵起來了。
我果斷決定,還是由老五來辦吧,因為這些年,我一直和他居住得近。看到我發話了,其他兒子不吭聲了,但我知道他們不服氣,認為我又偏心老五。
於是,令人寒心的一幕發生了。說是老五辦事,其他兒子兒媳直接做了甩手掌柜,連忙都不願意伸把手幫了。
同樣,在衣服入棺木這一環節,之前我爹入棺時發生的一幕又重現了。
道士先生把大家的衣服都放進棺木裡面後,老五媳婦看到了,啥也不管,直接伸手進去把其他人的衣服掀出來。
然後,她把自己一家人的衣服放進去,嘴裡罵罵咧咧:「今天我主事,應該多放我們家人的衣服,讓外婆多保佑我們一家……」
這一幕讓客人看得目瞪口呆,我恨不得鑽地洞,這就我教育出來的孩子。
我媽後事辦完後,給爹媽留下的20萬元還剩餘15萬,我也平均給孩子們分完了。
5
之後,我的身體每況愈下,老五又外出打工,兒媳婦在廠里上班,我就每天給兩個孫子做飯都非常吃力。老五媳婦看到我這樣,心裡非常不高興,在我面前有意無意摔門砸碗。後來,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和老伴回老屋去住。
去年9月,我腦溢血發作,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經過治療,命是保住了,但我生活不能自理了。
我想請護工,可孩子們說我媽寧願拿錢給外人用,也不願意多給自己的兒女。要他們商量誰照顧我就支付工資,他們誰也不願意,可能怕其他兄弟有想法。
從發病到出院,除了老四到醫院看望一眼之外,其他幾個兒子連面都不露。都是老伴在醫院照顧我,回家躺倒的一個月,只有老伴在旁邊。他年紀也大了,身體也有很多病,卻只能在盡力而為照顧我。
後來,我聽別人傳話給我,說是之前把娘家老屋給老五家,生病了肯定應該由老五來負責呀,憑什麼由其他幾個孩子共同負責。
躺在床上,我一直在想,都說養兒防老,我媽只生了我一個孩子,生病還有我照顧。可我生了五個孩,生病處境比我媽還不如。
為了培養他們長大,我和老伴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苦和累,為了不讓他們兄弟之間不和,我力爭做到一碗水端平。
我爹媽都是住在老五這裡,為了彌補他的時間和精力上付出,才時不時補貼一些。可是在其他兒子心裡,我就是偏心的婆婆和媽媽。
常聽人說,一個娘養大五個孩子,五個孩子卻養不了一個娘。何況我手裡還有30萬元,但是,卻沒有一個兒子願意照顧我。
誰來告訴我,淪落到今天的地步究竟是誰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