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人就開始隨大流了。很多人生二胎,一方面是希望子女之間能互相扶持,互相商量,另一方面也是想著自己老了之後,子女能分攤養老的責任,這樣負擔會小一點。
多兒多女是有不少好處,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少。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子女越多,這本經就越難念順暢。
若是父母自始至終都能一碗水端平,家人之間關係會更緊密。若是父母從小就只會偏愛小的那個,那別說兄弟之情了,就連親子之情都不會太好。
父母的偏愛,會在子女的心裡留下印跡,就算他們平時不展現出來,關鍵時候也會因此而做出不同的抉擇。真正能保證家人關係不疏遠的,就是平等。
平等對待每一個子女,平等給予、平等索取,這樣才不會讓子女產生芥蒂。可是現實生活中,人心的天平太容易偏移了,對弱小的那個總是要多一分疼愛。
偏愛是造成矛盾的根源,就運算元女不計較,子女的配偶也會心存不滿。試想一下,任何好處都沒得到,卻被強加上所有的重任,又有誰能接受呢?
這種不平衡,也容易引發婆媳矛盾。婆婆一心向著小的那個,兒媳作為外來人,怎麼可能會一再容忍。當內心隱忍到到難以容忍時,爆發就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了。
讀者章女士告訴我,她的婆婆就特別偏心,有好東西的時候就都想著小叔子,需要有付出的時候,就都想著她和丈夫。婆婆的偏心像是一根刺,一直扎在章女士的心上,最終就在養老問題上爆發了。
章女士剛和丈夫在一起時,就知道丈夫是個極度缺愛的人,從丈夫的講述中,她才知道原來丈夫從小就沒得到家人的愛護。
小時候丈夫家裡不富裕,但只要是小叔子想要的東西,公婆想方設法也要滿足,可丈夫想要什麼,公婆就一再拒絕,還總搬出「大哥就得讓著弟弟」的說辭。
丈夫心有不滿,但又沒辦法對家人發作,就只能一直忍著,忍得久了,丈夫就養成了唯唯諾諾的性格。也就在遇見了章女士之後,他才真正做回了自己。
聽多了丈夫說過去的事,章女士對婆婆也心存不滿,嫁到婆家後,她才真正切切看到了婆婆的偏心。
結婚時本來要給六萬彩禮的,結果婆婆剋扣了一半,說是要留在那裡給小叔子存著。等到小叔子結婚的時候,婆婆一下十五萬。
章女士嘴上沒有說什麼,可心裡還是極為不滿了。後來她和丈夫買房,本來想讓婆婆資助一點,婆婆卻一毛不拔,讓他們自己想辦法。最後章女士還是找娘家人借錢,才湊夠了房子的首付錢。
章女士寧願欠著外債也要買房,就是想和婆婆分開住,因為她實在看不下去婆婆那副厚此薄彼的嘴臉了。而且她也有私心,讓婆婆和小叔子們住在一起,他們也不用太操心養老的事。
分開住的幾年裡,章女士和丈夫的日子確實過得輕鬆了不少,不過婆婆還要時不時過來鬧騰一番。
念及婆婆長輩的身份,她的要求章女士和丈夫都在盡力滿足,因為在他們看來,就算婆婆萬般不好,對丈夫也還有生養之恩,他們不可能做出不孝的事情,可是婆婆的心依然偏向著小叔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小叔子買車缺錢,婆婆借也要借來滿足;小叔子想創業開店,婆婆又四處幫他借錢,還軟磨硬泡用章女士這裡借了幾萬塊。
婆婆的做法,一次次寒了章女士和丈夫的心,他們實在沒想到,同是子女,婆婆怎麼就能如此偏心。不過這只是鳳毛菱角,婆婆在養老問題上的偏心,才徹底激怒了章女士。
這天周末,章女士在家打掃衛生,就聽到急促地敲門聲。章女士打開門後發現婆婆站在外面,旁邊是大包小包的行李。
沒等章女士說話,婆婆就說:「兒媳,我把房子給你小叔子了,今後住你們家。他們小兩口負擔太重,養老就交給你們了!」
婆婆說著就要往家門搬行李,章女士立刻就擋在了門邊。章女士心裡很不滿,自己家負擔也重,生活開銷要花錢,孩子上學要花錢,還有房貸車貸。而小叔子他們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又沒孩子,還得了一套房子,哪裡負擔重了。
章女士氣不過,直接告訴婆婆:「不歡迎!房子給誰你就住誰那!」說完就把婆婆關在了門外。
聽著婆婆拍門和謾罵的聲音,章女士的怒火不減反增,直接打電話給小叔子,讓他立馬過來接人。
小叔子一開始還很堅定,一聽到章女士讓他交出房子,態度立馬就變了,連連說著馬上來接。沒等一會兒,小叔子就把門外的婆婆給接走了。
小菁情感解讀:
老人的養老問題,對於多子女的家庭來說,並沒有那麼容易解決。獨生子女家庭還好,只有自己一個,養老就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多子女家庭,就要好好劃分劃分了。
生活中,新聞里,到處可見因為養老問題而鬧不停的家庭。一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人就一邊倒指責子女不孝,事實證明,不全是子女的問題。
如果父母對每個子女都足夠公平的話,老了也就不會被子女推來推去了。一碗水端平不難,難的是扭轉父母的觀念。都是子女,不管年齡大小,都該得到同樣的愛護。
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將因果輪迴的,你如何對待他人,反過來他人就會如何來對待你。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想結出壞果,就不該種下壞因。
平等對待每一個子女,家人之間的關係才會更加和諧。愛和孝和相輔相成的,父母越愛子女,子女才越會孝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