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人就開始隨大流了。很多人生二胎,一方面是希望子女之間能互相扶持,互相商量,另一方面也是想著自己老了之後,子女能分攤養老的責任,這樣負擔會小一點。
多兒多女是有不少好處,可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少。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子女越多,這本經就越難念順暢。
若是父母自始至終都能一碗水端平,家人之間關係會更緊密。若是父母從小就只會偏愛小的那個,那別說兄弟之情了,就連親子之情都不會太好。
父母的偏愛,會在子女的心裡留下印跡,就算他們平時不展現出來,關鍵時候也會因此而做出不同的抉擇。真正能保證家人關係不疏遠的,就是平等。
平等對待每一個子女,平等給予、平等索取,這樣才不會讓子女產生芥蒂。可是現實生活中,人心的天平太容易偏移了,對弱小的那個總是要多一分疼愛。
偏愛是造成矛盾的根源,就運算元女不計較,子女的配偶也會心存不滿。試想一下,任何好處都沒得到,卻被強加上所有的重任,又有誰能接受呢?
這種不平衡,也容易引發婆媳矛盾。婆婆一心向著小的那個,兒媳作為外來人,怎麼可能會一再容忍。當內心隱忍到到難以容忍時,爆發就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了。
讀者章女士告訴我,她的婆婆就特別偏心,有好東西的時候就都想著小叔子,需要有付出的時候,就都想著她和丈夫。婆婆的偏心像是一根刺,一直扎在章女士的心上,最終就在養老問題上爆發了。
章女士剛和丈夫在一起時,就知道丈夫是個極度缺愛的人,從丈夫的講述中,她才知道原來丈夫從小就沒得到家人的愛護。
小時候丈夫家裡不富裕,但只要是小叔子想要的東西,公婆想方設法也要滿足,可丈夫想要什麼,公婆就一再拒絕,還總搬出「大哥就得讓著弟弟」的說辭。
丈夫心有不滿,但又沒辦法對家人發作,就只能一直忍著,忍得久了,丈夫就養成了唯唯諾諾的性格。也就在遇見了章女士之後,他才真正做回了自己。
聽多了丈夫說過去的事,章女士對婆婆也心存不滿,嫁到婆家後,她才真正切切看到了婆婆的偏心。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