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去。」這句話意思是說:天下人為了利益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指普天之下芸芸眾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勞累奔波樂此不疲。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離不開利益,這就是現實,曾幾何時,金錢成為了人們之間聯繫的紐帶。即使是家人之間,也離不開利益兩個字,尤其是婆媳之間。人與人之間作為獨立的個體,都有彼此的生活,誰也不想結婚後還要與婆婆有著脫不開的關係,事事都要被插一腳。而婆媳之間是平等的,沒有誰天生就要服務誰,彼此之間是平等的關係,理應互相尊重,本就是利益的關係,只要實現了平等的利益互換,關係方能維持的長久。
在當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就算是婆媳關係,中間也參雜著利益。
婆婆壓榨女兒和兒媳只為了丈夫,病後女兒兒媳雙雙把她趕出門。
似乎在大家眼裡,一家人都是互相關愛的,彼此之間都是沒有任何條件愛著彼此的。但是我的同事高希希卻不一樣,她與婆婆之間就存在著利益關係。婆婆要求她每個月給自己2000塊錢的養老金,但凡高希希不給,婆婆就會把這個家攪得天翻地覆。當代社會經濟壓力已經夠大了,更別說還要伺候嗷嗷待哺的婆婆。照婆婆的話來說,女人本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能有出去賺錢的機會已經是丈夫額外的恩賜,因此,高希希賺的錢必須每個月拿出一部分給婆婆,即使婆婆有退休金,但婆婆美名其曰是為丈夫攢的。
而婆婆對小姑子也是十分苛刻的,婆婆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常常剝削小姑子來補貼丈夫。而高希希的丈夫又是個軟骨頭,所謂的媽寶男,事事以婆婆說的為主,所以對婆婆的所作所為置若罔聞,對此高希希十分不滿意。
但最近高希希卻十分清閒,因為婆婆因為早期宮頸癌住院了。
婆婆不在家裡,高希希偷得浮生半日閒。沒有了婆婆的指指點點,高希希每天好不快活。但是婆婆住院,自己丈夫卻不願意去照顧,嫌棄每天伺候自己母親端屎端尿十分噁心,便想把這些事都甩到高希希身上。而高希希也不幹了,心想平時你老娘什麼都為你著想,為你殫精竭慮,不惜拆女兒的磚頭補你的牆,如今你老娘需要你了你反而不為你老娘著想,俗諺「兒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貧」,這兒子居然連自己的親娘都嫌棄。二人僵持不下,丈夫說道:「不聽我的就離婚。」
「離就離。」高希希說道:「求之不得。」
最終還是小姑子去照顧,但在住院中,婆婆也是對小姑子多有不滿,動輒罵罵咧咧,罵道女兒不如兒子孝順,但最終,她那孝順的兒子也沒來看她一眼,高希希有時候覺得,她這位婆婆也挺可憐的,饒是這樣,也動搖不了高希希與丈夫離婚的決心。
離婚冷靜期過後,婆婆也順利出院。但前夫卻因為不想照顧婆婆,將婆婆送到了小姑子家中。由於婆婆十分跋扈蠻橫,導致女婿對此也頗有怨言。甚至打起女婿存款的主意,想要剝削女婿一點回家送給兒子。最終,連她女兒都受不了了,把她趕了出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因為婚房是高希希家買的,所以離婚後只是前夫搬走,高希希還是住在這兒,因此,婆婆找上門的時候高希希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希希,媽沒處可去了。」婆婆終於意識到自己無處可去,回來討好高希希。
「媽,您還是走吧。」高希希說道。
「我有退休金。」婆婆慌忙說道:「媽不會再管你要錢了。」
「晚了,阿姨。」高希希拿出離婚證說道。
誰知婆婆卻破口大罵,惱羞成怒道:「就你這種小蹄子還敢跟我兒子離婚,我看離了婚誰要你?嫁到我們本來就是你的福氣,你有什麼好是我們家惦記的,你也配?我配!」
最終,婆婆被高希希拿著離婚證打出了門。
後來啊,後來聽說婆婆被送回鄉下,她自以為對她好的兒子親手把她送回去的,要麼鄉下,要麼養老院,婆婆只能灰溜溜地回了鄉下。
沒有誰就要一直付出,金錢換不來真正的感情。
1、當下的社會物慾橫流,利益幾乎成了所有事情的催化劑,其實無論是哪種關係,它的本質都是滿足與被滿足。沒有誰願意一直犧牲自己滿足他人,也沒有可以做到真真的無私,就像高希希與婆婆之間,兩人從陌生晉級到婆媳關係已是不易,本身從陌生人一下子升級為家人,本就沒有過多的情分,高希希卻被要求每個月上交兩千,而且加以辱罵和指責,這是讓高希希難以接受的。用金錢控制別人,就會被金錢控制,兩眼蒙蒙,不知前路。
2、婆媳之間並不互相虧欠。兒媳沒有每個月上交兩千塊錢的義務,而婆婆兒女雙全,也沒有義務一定要去婆婆床前照顧,人與人之間靠的是情分,正是因為這一份情分在,彼此之間的距離才會縮短。倘若有人一直傷害這份情分,把別人對自己的好當作理所應當,那這種人到最後也會被所有人都嫌棄。正如高希希的婆婆,親生女兒倒是願意照顧她,但她並不放在眼裡,直至最後被趕出來才後悔。如果當初婆婆能夠善待高希希,我相信,也不會是這個結局。所以人還是要為自己的後路著想,不要斬盡殺絕,做人留一線,否則到頭來發現沒有半點回頭路。
3、婆婆與兒媳之間更要將心比心,婆婆要明白兒子並不是唯一能給自己養老的人。既然兒媳已經嫁過來了,就要以一家人的心態去迎接。不少兒媳總覺得自己對婆婆盡心盡力,可惜婆婆總不領情。而婆婆總是覺得兒媳不懂事,做得不和自己心意。婆婆要明白,曾幾何時,自己也是那樣不懂事的兒媳,也是怎樣婆婆都覺得不和心意,如今三十年的兒媳熬成婆,有時候多包容才是處理的正確方法,何必讓自己的難受再讓自己的兒媳體驗一遍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親自強加給對方。既然都知道過程有多痛苦,何必要強加給別人。婆媳之間靠的是將心比心、互相尊重,久而久之,才能成為真正的一家人,實至名歸。
4、男人在婚姻里扮演著頂樑柱的角色,而有時候頂樑柱也要拿出頂樑柱的行動來。在婆媳關係中,丈夫作為頂樑柱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頂樑柱,顧名思義就是婆媳關係的支撐點,只有找好了這個點,婆媳關係才會如魚得水。丈夫不可以一味地聽從母親的話,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母親唯命是從並不可取,這樣只會寒了妻子的心。無論是婚姻關係還是婆媳關係,並沒有輸贏,有輸贏就意味著失去。婆婆不要以為兒子向著自己自己就是贏家,有時候兒子偏袒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自己在婆媳戰爭中處於最大收益的一方。當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像文中的兒子,他是最大的受益者,可當他需要付出照顧母親的時候,他卻退縮了,只願做利益的收割者,不願做奉獻者。可想而知,這樣的教育後果只會把孩子教得自私自利。
今日話題:
如果你是高希希,你會去照顧這樣的婆婆嗎?
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