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伺候好我媽你再坐月子」出滿月後妻子改嫁,鳳凰男:有人作梗
01
有時候男人永遠不知道錯在哪,甚至知道自己錯了的時候,仍然把自己錯誤的原因歸結在其他人身上。
這成了導致多少女人對男人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的理由。
張怡(化名)是個城市女,心地善良,但也有些許戀愛腦,遇見自己喜歡的男人便會失去主見,一心只想能時刻和心愛的他膩在一起。
一次公司聚會上,張怡認識了這個讓她的戀愛腦顯露無疑的男人—王凱(化名)。
王凱出生於農村,家境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比較窘迫,父母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務農一輩子,所有的積蓄除了補給家用和供王凱讀書以外,也所剩無幾了。
但儘管在這樣的情況,他們卻十分寵愛這個兒子,也許本身重男輕女的他們,認為生了個兒子就是最大的榮譽了吧。
王凱從小腦子靈光,天生活潑好動,學習上也是一點就通,最終考上了一所還算不錯的本科。因思維敏捷、能說會道,再加上一點運氣,王凱被來學校招聘的國企老總看中,畢業後直接到國企上了班,慢慢的也就在城裡穩定了下來。
這兩人的相遇也並不算奇怪。張怡雖也不是富家女,但也長得水靈,王凱看著也是個帥氣小伙兒,通過一個共同朋友介紹認識的這兩人,頓時看對了眼。在一起也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了。
戀愛腦的張怡對王凱情有獨鍾,小鳥依人,生怕王凱會和自己分開。王凱也對這個任由自己「操控」的小女人比較滿意,兩人也就這樣領了證、結了婚。
但也正因如此,婚後的王凱好似變了個人,仗著張怡對自己百依百順,對張怡越來越蠻橫。婚後更是越加過分。
婚後不久張怡便懷了孕。十月懷胎後,生下孩子的張怡,雖不是臥床不起,但身體也比較虛弱。正不巧那幾天王凱母親,也就是自己的婆婆得了感冒,這可讓王凱操碎了心,甚至讓剛生完孩子的張怡來照顧自己的母親。張怡生氣的問到:「我剛生完孩子,應該被照顧的人是我吧!」,王凱答:「你還年輕啊!我看你現在不是挺健康的嗎?把媽的感冒照顧好了,你再坐月子也不遲呀」,張怡雖然很生氣,但還是聽王凱的話照做了。
可真是自家寶貝自家疼。沒過幾日,張怡媽媽來看望以為正在做月子的張怡,進了家門,卻看到張怡並不是在床上躺著好好休養,而是在廚房忙這忙那,張媽媽生氣地質問著張怡,張怡這才把事情原委告訴了媽媽,張媽媽聽了,一氣之下便把張怡接回了娘家。
回到家,張媽媽嘮叨著、抱怨著、也心疼著。自己的女兒在婆家遭遇這樣的對待,這口氣怎麼咽得下去。經過家人的開導,張怡這才醒悟,也決定和丈夫王凱離婚。
王凱收到離婚協議書的那一刻是淡定的,因為他覺得張怡根本離不開自己,認為這是張怡衝動的做法,他淡定的在協議書上籤了字,靜靜地等待著張怡後悔了來求他。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可他萬萬沒曾想,等來的不是剛出月子的張怡來求復合的消息,而是張怡即將和別人結婚的「噩耗」。這時的王凱才知後悔,後悔當時沒有挽留張怡,他氣沖沖地鬧到張怡家,指著張媽媽說肯定是她從中作梗。這一刻,張怡徹底看清了這個男人…
02
其實也聽到過很多婚姻悲劇,從這個故事中,能夠讓我們知道的是:
第一:單方面的偏愛不是愛情。
有些人總是喜歡一個人默默付出;總是以為只要愛他就能感化他;也總是覺得只要自己堅持,對方就會回心轉意。
可往往越是這樣的人,越是得不到對方的心,也更是得不到對方的尊重,最後的結果就是不僅丟失了自己愛的人,也丟失了自我。
我們常常聽到「好的愛情應該是雙向奔赴的」。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可是在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時,立馬就把這些拋之腦後了。愛情沖昏了他們的頭腦的同時,也帶走了最基本的清醒與理智。
我們要清楚的是,一個人單方面的偏愛,不是愛情,一味的付出只會讓自己輸的一敗塗地。
身邊有個女性朋友,她時常抱怨自己的男朋友不夠關心自己,覺得他不愛她:不記得她的生日、從來不會主動關心、甚至意外懷孕了讓她去墮胎。
事實也確實如此,他就是不愛她。她以為自己遇見了愛情,其實她只是遇見了一個心安理得地接受著她的偏愛卻不愛她的人。
「我見過你愛我的樣子,所以你不愛我的時候我馬上就知道」。愛情是雙向的,當感覺到自己是單方面付出的那一個時,也就該「及時止損」了。
第二:夫妻間的忍讓換不來和睦。
忍一時風平浪靜的想法也許適用於很多事物,但絕不適合夫妻。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語出有因。因為一旦結了婚,兩個人面對的不再只是愛情,還有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通通成了要考慮的事情,除此之外,生孩子、照顧雙方父母更是忙的不可開交。事情一多,也就必定增加了吵架的緣由。
很多夫妻總以為忍一忍就過去了,殊不知,一個問題就像一棵樹,問題的根源也就是樹根,把樹砍了看似是解決問題了,但只要樹根還在,樹也還會再長出來,所以要想解決一個問題,還是得「連根拔起」。
忍讓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它是懶惰的體現,也是對夫妻間不自信的表現,它換來的不是和睦,而是越來越多的糾紛和誤會。
要想經營好一段婚姻,溝通是需要的,也是必要的。永遠不要以為自己不說,對方也能懂得自己、理解自己。及時溝通、及時改正才是夫妻之間構建良好關係的最佳方法。
你又從中懂得了什麼呢?
文/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