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的時候郭德綱的徒弟怎麼給師傅和師娘拜年?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大家覺得德雲社畢竟很多都是名人,他們之間的人際交往,禮尚往來和普通人是否一樣?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
郭德綱徒弟怎麼給他拜年?能上門的上門,太遠的沒有要求。郭德綱的徒弟給師傅和師娘拜年,和普通人給師長拜年沒有什麼區別。
德雲社剛成立的那幾年,郭德綱王惠和一些徒弟住在一個大院裡,那時過年這些徒弟就和師傅師娘一起包餃子放鞭炮,拜年則是非常方便,零點鐘聲一過,也就能立即開始。
後來不在大院裡住了,不過還是在北京過年,過年的時候在北京的徒弟就上門拜年。近幾年郭德綱和王惠春節時候比較喜歡回天津過年,這樣一來就變成了在天津的徒弟上門拜年了。
不管是在北京還是天津過年,郭德綱的規矩是在本地的上家裡來,外地的不必過來。
至於徒弟們拜年時要不要送一些禮物?要求是不能送太貴重的,只能買些年貨。到後來有人發現徒弟太多,買的年貨也太多,就乾脆給師傅師娘包個紅包,而郭德綱和王惠也會回個更大的紅包。這一來一往,不讓徒弟吃虧,就是圖個過年熱鬧。
相聲圈是非常重視師承關係的,每逢過節過年,或者是師傅師娘的生日,徒弟是必須到場的。這本來是非常好的尊師重道的表現。但在有的師傅那,把這種形式變成了占徒弟便宜。在有的師傅的觀念中,覺得就應該吃徒弟的,喝徒弟的。
郭德綱是一個非常重視傳承的人,但是他能夠分清什麼是好的傳承,什麼是有問題的。他能夠知道該如何保留髮揚優秀的傳承,該如何摒棄有問題的遺留。
對於徒弟,郭德綱的態度是儘可能給他們支持和資源,但不會只把他們當成搖錢樹。所以郭德綱在遇到三節兩壽的時候,喜歡讓能夠來的徒弟都過來,他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但不能太貴重。如果徒弟給包了紅包,他和王惠肯定還回去更大的紅包。
郭德綱不占徒弟便宜還體現在德雲社多年堅持和徒弟還有演員二八分帳。別的演藝公司和相聲團體一般都會採用三七分帳。郭德綱就是希望德雲社的徒弟和演員能夠多賺一些。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