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內娛和流量,每天都在突破我的認知。
最近,網上有一個視頻特別火,王一博在電影《無名》路演時表現得如同一個「文盲」一般,一問三不知。
現場觀眾問他,如何理解你所扮演的葉先生?
王一博沉默,卡殼,身體輕微搖晃。
長達5秒鐘之後,他極其誠實地回答:我不知道。
觀眾又問:你飾演的角色有從中受到什麼啟發或者學到什麼東西嗎?
他梗脖,猶豫,低頭,再度誠實回答,不知道
很難想像,一個連自己所扮演角色都不理解的演員,竟然擔當了春節上映大片的男主角。
更離譜的是,當觀眾問他,如果穿越到電影中香港那個時代,他會對劇中角色說些什麼。
王一博竟然說,這個提問毫無意義,因為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通過否定提問來回答「我不知道」
導演在旁露出了尷尬的微笑。
而粉絲們,則沸騰了。我們的偶像,真是個天才,竟然能想出這樣的回答。
說實話,我很擔心這部分年輕人的認知,同樣憂慮這幫缺乏職業道德的「文盲」明星對年輕人起到的負面榜樣作用。
二.
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都不理解,能演出什麼樣的好戲?
聽起來很荒唐,可這樣的名演員在娛樂圈比比皆是。
馬思純在拍攝《第一爐香》前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你也不能說馬思純的讀後感是錯的,《第一爐香》中的葛薇龍對喬思喬的愛確實更多,因而顯得卑微。
但第一爐香講得更多的是一個女孩抵擋不住香港姑媽家裡奢華的生活,為了物質慾望自甘墮落的故事,像馬思純這樣拿男女之愛來理解張愛玲小說的角色,不得不說抓錯了重點。
《第一爐香》後來被拍成了爛片,也和劇本難以刻畫這種面對誘惑時的心理有關,更從側面證明了理解一個劇本理解一個角色有多麼重要。
任嘉倫在被問到,飾演的角色是何時對女主角心動時,竟然回答,你問導演吧。
意思就是,導演沒告訴我,所以我也不知道。
一部主講男女愛情的劇,演員就連感情是如何發展的都不知道,那請問,你演戲的時候到底是憑藉什麼依據在演呢?你要完全依靠導演,而不是自己去琢磨嗎?
要演好一個角色,對角色的琢磨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好的演員是怎麼努力做功課的。
既演過曹操,又演過劉備,下次能演諸葛亮不?
於和偉在採訪里談到自己飾演曹操,和曹植演對手戲。他就去研究曹操和曹植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關係。
怎麼研究呢?首先當然得去看資料,得去查,然後才形成自己的判斷,把這種判斷放到語氣,分寸感上。怎麼演都是從這些琢磨角色的功課里來的。
最近憑藉《狂飆》的張頌文也是極其認真地對待自己所演的角色
他出演的電影《1921》的時候,通過網絡和書籍查找關於何叔衡的資料,但是歷史資料非常有限,他不知道何叔衡生平的具體細節,他就約了導演在路邊咖啡廳聊。原本只想聊一個小時。結果疑問太多,一聊聊了八個小時。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只有了解了人物的成長曆程、人物的性格,才能知道人物在某種場景下會說什麼樣的話,做什麼樣的事,用什麼語氣說,用什麼動作做。人物的邏輯才能立起來,觀眾才能感覺信服。
影帝梁家輝在演戲時,經常會寫人物小傳,全面地剖析角色,還要寫上人物的家鄉等各種細節,來豐富形象。在飾演電影《黑金》中的反派時,他甚至寫了十萬字。
三.
可能有些人會說,上面的都是好演員,要允許有普通演員的存在。就像要允許普通人上班時會摸魚。
還有人說,有些明星學歷低,劇本和角色理解起來有難度。
可是,拿了這麼高的片酬,難道就不應該在演戲的時候動點腦子嗎?
或者說你沒有天賦演得不好就算了,還如開頭一樣一副「我不知道我有理」的態度,這樣合適嗎?
況且,學歷低的好演員在娛樂圈也比比皆是,比如王寶強,比如趙麗穎,努力與否是觀眾實打實看在眼裡的。
為等待拍戲機會在樹上過夜
如今的這些流量們間接承擔著影響青少年的作用。如開頭那樣強詞奪理的回答,贏得了年輕粉絲的一片叫好,讓人不得不憂心。
什麼是職業道德,什麼是努力工作,這些個明星是不懂的,也不屑於懂的。
錢在手,什麼都不用管了。
錢來得那麼容易,還操啥心努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