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們的日子》三大敗筆:劇情脫離實際,楊大山能當保衛科長嗎?
央視年代劇《我們的日子》接檔《狂飆》,雖然只播出了6集,但劇中有些細節卻處理得不夠細膩,比如老大爺看報紙說蘇聯入侵阿富汗,新聞具有時效性,可知劇情一開始的時代背景是在1979年12月底,但背景音樂《金梭和銀梭》卻是創作於1981年。
如果說這個還勉強說得過去的話,但接下來說到的三個細節就完全是脫離了當時的實際,堪稱敗筆:
一、王明中患病三個大人一無所知?
劉淑霞和王憲平的兒子王明中患上了罕見的病(沒有睪丸),按理說這個又不是隱藏很深的病情,小孩子一生下來就肯定發現了,當時就應該問醫生怎麼回事,結果4年了三個大人愣是沒發現,還是醫生給小孩把尿的時候才發現不對,也不知道他們平時是怎麼照顧小孩的?這個細節完全讓人無法理解,也不知道編導是怎麼想的,現在的劇情都這麼隨意和經不起推敲的嗎?
二、楊大山能當保衛科科長嗎?
王憲平從部隊轉業到錦城市閎光機械廠好幾年了(兒子王明中出生之前就轉業了),本來他以為自己肯定能當上保衛科科長,沒想到卻被他一直瞧不上的同事楊大山給截胡了!
會議上兩個副廠長一個支持王憲平,另外一個支持楊大山,也許是剛好響起的「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曲啟發了廠長,廠長最後拍板讓楊大山當保衛科長,此前呼聲很高的王憲平意外落選了,事後廠長給王憲平的解釋是楊大山的威望和組織能力比他強,其實言下之意就是楊大山身上的江湖氣能鎮得住別人,比王憲平更適合當保衛科長,事實上這個劇情不太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為何這麼說呢?
楊大山名聲在外,只不過這個名聲卻不太好,因為楊大山之前是街面上的地痞流氓,手下有一幫小弟,劇情背景大概在1979年底,楊大山進錦城市閎光機械廠的時間很可能還在此之前,那個時候的政審比現在嚴格多了,不要說本人有前科,就連親屬有污點都不行,就算楊大山憑副廠長的關係能進廠里工作(事實上也進不了),但也只能去其他部門,不可能能進保衛科這樣的要害部門。
那時候像錦城市閎光機械廠這樣的國營大廠說不定還有軍工背景,保衛科長差不多也算是中層幹部了,楊大山有流氓前科關鍵還不是黨員怎麼可能有資格當保衛科科長。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