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電影《英雄本色》上映,獲得當年的票房冠軍。
「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了」。
喜歡看港片的人,一定忘不了宋子豪說的這句話。
這部影片也讓40歲「倒霉蛋」狄龍再次翻紅,成就了螢屏上的大哥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憑藉「豪哥」讓狄龍還摘得金馬獎影帝,給他頒獎的正是當年已決裂的邵氏老同事姜大衛。
在頒獎典禮上,姜大衛主動上前說了句「恭喜你」,狄龍隨後與他緊緊擁抱,兩人都流下眼淚。
看到這一幕的爾冬升,也忍不住淚灑當場。
整個香江為之沸騰,人們口耳相傳,狄龍和姜大衛終於和好了。
這之前他,們究竟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這對老夥計,相逢泯恩仇後又各自傲嬌,不願多談彼此?
這一切,都得從少年狄龍開始講起。
當年的他是70年代「武俠美少年」,與李小龍、成龍、梁小龍並稱為香港四小龍。
都說英雄不問出處。
進入演藝圈之前,狄龍原名叫「譚富榮」,出生在一個戰亂年代,家境又十分貧寒。
所以,譚富榮小小年紀就開始做童工,送報紙、賣牛奶。
後來去了洋裝店做學徒,一年多做到師傅,薪水漲到2000塊,還學會講英文。
1968年,恰逢邵氏正在招考藝員,眼看有機會進入演藝圈,22歲的他抱著試試的心態報了名。
結果一舉被張徹看中,成為《死角》的主演。
其實在很小的時候,譚富榮就非常喜歡武俠電影,更是大導演張徹的鐵桿粉絲。
當時邵氏薪水只有500塊,比做洋服師傅少得多。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