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越鬧情緒越大,衝動之下,新娘扇了新郎一巴掌,讓場面差點失控,要不是大家拉住新郎,估計他也會反擊回去。
一場好好的婚禮,鬧到無法調和的地步,貼主就不明白,傳統的習俗有那麼重要嗎?
看了這個問題,我特意問了身邊的朋友們,大家意見不同。
有人說:「懷孕的人真的不能接親,我們老家很計較的,如果以後家裡發生了什麼事,也會怪到這件事上,姑姑也真是的,你身子不便就在家休息唄,幹嘛要跑來跑去。」
也有人反對,認為:「荒謬,一個家過得好不好,跟別人有什麼關係,我們老家就沒這個說法,有孕婦還好呢,多子多福。」
說什麼的都有,我又特意上網搜了一下,發現有的地方真有這個習俗,至於為什麼,有下面三個說法。
第一,是傳統文化的遺留,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還是要遵守,有些事情表面看著沒什麼,其實會有影響,婚姻大事,當然要防患於未然,把不好的因素都避免掉。
第二,有地方叫撞喜,懷孕是添丁的喜事,婚禮也是大喜事,兩件事沖在一起,正正得負,反而容易起反作用。
第三,是孕婦身子重,而婚禮現場大家做遊戲比較亂,容易不小心碰撞到,萬一孕婦有什麼閃失,對婚禮肯定是不好的事情,所以一般情況下,都不建議孕婦去婚禮現場。
這三種說法,我比較贊同的是第三種,有一定的道理。
熱鬧以後可以參加,新娘也可以等婚宴上見,何必要急於一時,跑到女方家接親呢,看起來是好事,卻因為衝撞女方家的規矩,平添一些矛盾,得不償失。
那麼,在生活中,舉辦婚禮時還有哪些風俗需要注意呢?
1、弟弟結婚,單身的哥哥姐姐要跑到高處。
在一些地方,有這樣的習俗,如果哥哥姐姐沒有成家,弟弟先結婚,就需要避讓。
有些父母是很計較的,家裡有幾個孩子,如果老大沒有結婚,一般也不會答應老二的婚事,得按照順序來。
不過現在一些年輕人喜歡晚婚,讓父母沒了脾氣,只能誰願意就先結婚,但在舉辦婚禮時,會讓單身的哥哥姐姐避開,可能也是對他們的保護吧。
2、孕婦不要坐婚床,小孩子可以。
一般情況下,孕婦避免去婚房看熱鬧,前面說了,這也是對她的保護。
不過小孩子坐婚床,大家都不會說什麼,尤其是可愛的男孩子,還會受到新郎新娘的歡迎。
我表哥結婚時,讓小侄子去當花童,他可能玩累了,自己跑到婚床上睡著,等大家找到他時,他睡得正香,孩子母親又好氣又好笑,想抱走孩子。
新郎反而讓她別打擾,就讓孩子睡好了,也許會給自己也帶來好運,生一個同樣可愛的小孩。
這些習俗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就是圖個吉利,其實要避免出現矛盾,最好的方法是溝通。
比如在結婚前,雙方父母坐下來,把自己老家的習俗說出來,這樣也可以讓親家提前準備。
如果真的有不合適的事情發生,也可以巧妙化解,輕聲跟對方溝通,相信對方會很樂意配合。
吵鬧是最錯誤的解決方式,不僅沒有化解問題,反而激化矛盾,讓不好的事情發生,你要知道,婚禮是自己一輩子的大事,維護比爭執更重要。
溝通,體現著一個人的情商。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婚禮順利進行,才是智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