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十三邀》里,我們又看到了羅翔相對於感性的那一面。
「正常的社會並不是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有時善與善也會發生衝突。
法律要傾聽民眾的聲音,但要超越民眾的偏見。
自由其實是自我限制的自由,是可以節制的自由。自由一定要加以規範的限制,如果自由不加以限制,一定會導致強者對弱者的剝削。」
他的這些話,堪稱黃金語錄,每每讀起來都讓人覺得受益頗深。
羅翔還在一個綜藝節目中,說出了自己最痛苦也是最內疚的一段遭遇。
在2003年在北京某商場的時候,羅翔遇到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太太,灰白頭髮,到處在問人,可是大家都愛理不理。
羅翔便走過去,問她怎麼了,老太太說某某援助中心怎麼走。
羅翔說他也不知道,但是他可以幫她查一查。之後便找到了援助重心就在這附近的不遠處,便說可以打車帶她過去。
老太太一聽,撲通一聲給他跪下了,這讓羅翔的內心感到了極大的震撼。
雖然不知道這個老太太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但是她已經走了好遠好遠的路。
那時候羅翔已經考到了律師執照,好幾次想把自己的身份說出來,但還是忍住了。
在老太太走之前,她對羅翔說,謝謝你,我就自己上去了,怕影響你的前途。
這件事讓羅翔真正的反思了自己。
可以說,羅翔不僅是一個幽默詼諧的段子手,而且還是一個有思想、有深度、有才華的人。
他時刻記得自省,沒有因為自己的爆紅就目中無人。
然而,在2020年9月份的時候,羅翔卻因為一條微博而跌落了神壇。
起初筆者看到這條熱搜的時候,還以為是什麼大事。
沒想到是羅翔發布的一則讀書筆記:
「要珍惜德行,卻不要成為榮譽的奴隸。因為前者是永恆的,後者卻會很快消失。」
單單看這條微博,還沒什麼,最重要的是那幾天是ZNS院士的表彰日。
羅翔的這條微博馬上被有心之人拿來大做文章,甚至還被人罵上了熱搜。
網友對這件事的態度非常兩極化,反對他的人認為,這是對ZNS院士的一種諷刺與褻瀆,是很不尊重英雄的行為。
而贊成他的人認為,這不過是羅翔的一篇單純的讀書筆記而已,並不是在內涵ZNS院士。
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下子羅翔的罪名可謂傳遍了網絡,變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的公知。
在這之後,也有人落井下石,將他之前的講課視頻翻了出來。
他們指責羅翔的講課過於娛樂化,看似有理有據,其實這些案例對於法考生都沒什麼實質上的幫助,語言也缺乏邏輯性。
面對網友的謾罵,羅翔第一時間站出來為自己澄清,可惜淹沒在了網友的唾沫里。
隨後,羅翔將自己的微博設置成了僅半年可見,正式退出全網。
所謂的網絡暴力,來自於無知且偏激,這些網友單憑一條微博就斷定羅翔羅翔是一個兩面派,是不是不太好。
身為一個在網絡上傳遞法律知識的喜聞樂見的法律工作者,羅翔到底動了誰的蛋糕?
有人說,羅翔退網也好,他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網際網路是他不該踏足的領域。
但我們不能否認,羅翔老師的普法視頻確實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歡樂,他也為普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對於羅翔的退網,很多人都感到惋惜,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