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身體狀況不佳的毛主席拉住女兒李敏的手像個小孩一樣說:嬌嬌你怎麼很久很久才來看我一次啊?聽到這的李敏忍不住流出了眼淚,她有苦說不出。原來李敏因為繼母的事情受到了影響,這麼多年一直過的很委屈,直到1996年,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批准李敏開始享受副軍級待遇,李敏終於苦盡甘來了!
李敏在這些年裡經歷了什麼?中央又為何突然調整她的待遇?
童年生活
1936年冬天,此時的紅軍在長征,走到陝西省志丹縣時,賀子珍突然臨盆,在這裡生下了李敏。因為長征路上不能給孕婦足夠的營養補充,李敏一出生就瘦瘦小小地,趕過來賀喜的鄧穎超見到孩子第一眼就說:「真是個小姣姣。」在一旁的毛澤東覺得這個名字很有意思,於是給孩子起的小名就叫姣姣。
1937年冬天,賀子珍考慮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已經跟不上革命的發展需要,加上留在身體的彈片一直在折磨自己,她決定暫時離開毛主席,到外面去治療傷兵、學習,於是將小姣姣留在了延安,但是主席工作繁忙,沒太多時間照顧一個小娃娃,所以李敏4歲以前在保育院長大的,與父親聚少離多。直到4歲賀子珍把她接到蘇聯去了。
不過很快蘇聯衛國戰爭爆發,賀子珍和李敏被迫分開了,李敏只好被送進了國家兒童院,在裡面還差點生病去世,賀子珍為了救治女兒,把自己所有東西都賣了,換來一袋牛奶和一包白糖,就靠這點給女兒輸送營養把她救了回來。之後賀子珍又被強行關進了瘋人院幾年,王稼祥趕到蘇聯把賀子珍救了出來,毛主席知道賀子珍母女在蘇聯的遭遇後,囑咐王稼祥一定要將賀子珍和孩子送回國。
1947年賀子珍帶著李敏回到中國,可能是從小就在蘇聯生活,加上大家以為她對小時候的事情自己有記憶,所以也沒有人和她提起過土地父親是毛主席的事情。後來哥哥毛岸青拿毛澤東照片給她看,她都覺得很陌生。在蘇聯的時候,她還曾不相信這個事情,特意寫信給毛主席說:毛主席,大家都告訴我說你是我的爸爸,但是我在蘇聯從來沒看到過你,也不知道這件事,您能不能告訴我到底是不是我都親爸爸?我會等你的回信的。
收到這封信的毛主席心懷愧疚,覺得自己對女兒缺乏關心和照顧。於是在知道李敏回來後,囑託警衛員張仙朋去拜訪賀子珍,轉達自己對女兒的思念之情,希望能把女兒接到自己身邊。賀子珍便叫自己的妹妹賀怡將李敏送到她父親身邊,從此住在了中南海。
雖然毛主席和賀子珍離婚了,但是和賀子珍的戰友情誼一直在,在毛主席去世時他做了個畫「圓」的手勢,在一旁的李敏不知所指,後來賀子珍知道後說出來這其中的故事。
父母的故事
賀子珍在得知毛澤東去世前用手指畫了一個『圈』」的時候,她追問女兒:他還說了什麼嗎?」
李敏回憶說:「說了,但是聽不太清,口型好像在說什麼「圓」。聽到這的賀子珍一瞬間淚如雨下,在一旁的李敏和孔令華連忙安慰她,到了晚上回家後,賀子珍對李敏二人說:「我給你們講講我和主席之間的往事吧······」
賀子珍和毛澤東的相識是在1927年,毛主席帶著警衛員何有富和水生在井岡山的大倉村,會見袁文才。誰知為了保住性命,袁文才準備對毛主席下手,在危急關頭,兩個年輕的女子騎馬飛馳而來,趕在前面的女子瘋狂揮手大喊道:「選三大哥(袁文才),槍下留人。」緊隨其後的女子也邊駕馬邊擺手向埋伏的槍手們高喊:「放下槍!快點放下槍,是自己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袁文才看到兩人後,也連聲喊道:「大家都快放下槍。」這時其中一女子來到樓上找到毛主席,大聲爽朗地問道:「毛委員,毛委員,誰是毛委員?」毛主席站上前回答「我是,您是哪一位?」毛主席看著站在自己面前的一位十七八歲的漂亮姑娘,十分英姿颯爽,腰間挎著雙槍,只見她眨著自己炯炯有神大眼睛回答說:「我叫賀子珍。」
隨後賀子珍一直盯著毛主席看,毛主席也跟著她的目光仔細檢查自己身上是否有哪裡不對,賀子珍笑著說:「你不用看了,你身上沒有不妥之物。我只是在思考你怎麼能寫出那麼多好文章呢?」毛主席聽到賀子珍對自己的文章頗有見解的樣子,馬上說道:「真沒想到在這大山里能遇到了知音。」
相識後的兩人經常一起討論各種文章或者戰事,兩人也很默契地對對方都有一種莫名的好感和愛慕。兩人的住所也離得近,賀子珍生病時,毛主席還經常過去關心她,兩個人的關係也是你來我往的。毛主席腳傷一直沒有痊癒,賀子珍康復以後,去尋找老中醫開藥方,親自上山採藥給毛主席治療,兩人互相關心對方,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近。
後來前委缺人,毛主席把賀子珍調到前委工作,工作上的賀子珍很有組織能力,風風火火的工作風格以及私下安靜的性格,這很吸引毛主席。與此同時的賀子珍也進一步發現了毛主席胸懷大志,滿腹才華,兩人的關係在悄悄變化著。後來毛主席主動和她提起自己的妻子楊開慧,還有三個兒子的事情,表現出的對妻子深深的愛,和對孩子們無盡的思念,讓賀子珍更加喜歡這個有情有義的男人。
後來,在袁文才和王佐的撮合下,兩人結成了革命伉儷。婚後的夫妻生活也十分和諧的,毛主席遇到任何不順心的事情,賀子珍都默默陪伴在他身邊,後來有一段時間毛主席身患重病,賀子珍日夜照顧,這給予毛主席精神和身體上安慰。在那段艱難的歲月里,兩人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
不過在長征期間,兩人差一點再也見不到對方了。那是在1934年10月,賀子珍為了保護傷員身受重傷,正在開會的毛澤東知道後,立即將傅連暲醫生以及自己的擔架派去,並囑咐「就是死也要把她抬著走」。由於貧乏的醫療條件,治療效果不佳,不過賀子珍頑強地活了下來。第二天晚上,毛主席看到臉上沒有一絲血色的妻子,流下了心疼的眼淚,然後堅定地對她說:「我不會把你一個人留在這裡的。」
說完和毛澤東的各種故事後,賀子珍說道:你們可能不知道你父親那個手勢到底什麼意思,其實我的原名叫『桂圓』。這時的李敏恍然大悟,原來爸爸是讓我照顧好媽媽。賀子珍其實一直都為自己當初固執的離開而後悔。
後來毛主席和江青結婚後也生育了一個女兒,叫李納,李敏和李納的關係又怎麼樣你?
李敏和李納的關係
1947年,李敏回國後和母親住在哈爾濱,直到1949年才回到了父親的身邊,同時見到了自己的妹妹李訥。13歲的李敏和9歲的9歲的李訥,都正值小女孩心理敏感的時期,兩人的初次見面都對對方有著複雜的感情,高興從此就有了玩伴,也戒備對方會把父親的愛搶走。
尤其是李敏,因為長期不在父親身邊,心理更加敏感。
後來,李敏曾經在書中寫道:「有時候我會心想,李訥是我們兄妹中最幸福的一個,得到的父愛比我們幾個都多,從小就在爸爸的膝下長大的,爸爸的言傳身教對她的影響會更大更深,她受到的教益也更多,我真的有些羨慕她。」不過,每次面對女兒之間出現矛盾時,毛主席的處理方法都十分公平和高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姐妹倆經常一有了摩擦鬧矛盾就去找爸爸評理,聰明的毛主席從來不會去糾結是誰對誰錯,而是在兩人中間「和稀泥」,對姐姐李敏就說:「當姐姐的要照顧小妹妹。」對妹妹李訥又說:「妹妹要聽姐姐的話,要互相幫助。」毛主席最經常對她們說的話就是:「你們倆都是我的好孩子,你們要相親相愛喲。」他知道姐妹倆之間最重要是要培養感情,而不是去辨別對錯,只有愛才能化解矛盾,避免出現更多的問題。
毛主席的這一招也很有用,李敏與李訥儘管經常鬧小矛盾,但是她們互相早就把對方當作家人了,根本不會鬧到決裂,每次事情解決完之後反而關係越來越親。後來,李敏曾說:「我們兩個雖是同父異母的姐妹,但都是他的女兒,他愛誰都愛得一樣深,一樣真切。他對誰都寄予厚望,對誰都盡心盡責地努力培養,並希望我們成才。他從來不會偏袒任何一個人,對誰都是一視同仁。」
1976年毛主席去世後,李敏和李訥傷心過度,姐妹倆選擇了互相扶持,共同面對這個巨大的挫折。那段時間,李敏和李訥兩家人經常串門,一起吃飯,聊家常,聊工作,互相開解對方。李敏曾說:我和李納是姐妹,是毛澤東的女兒,並不像社會上流傳的那樣有隔閡,我們之間不僅來往,還有著深厚的姊妹之情。
關於為什麼1996年中央突然改變李敏的待遇,開始享受副軍級待遇是因為看到妻子那十年里經歷了太多委屈,多次向中央上書李敏的問題,證明他們的清白,最後事情終於獲得了結。李敏一生歷經苦難,對於父愛和母愛也缺失,不過與妹妹李納在中南海和父親的相處以及和丈夫相處的那些日子她是快樂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