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父說,夫妻倆常年在外打工,哪有機會詆毀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 所謂的精神壓迫更是無稽之談,王皓自己就是在撒謊。
養母拿出手機,螢幕上一條條王浩辱罵她的簡訊。 在養母看來,王皓自從成年之後,能力並沒有提升,反而脾氣一天比一天大,對她有著莫名的強烈敵意。
有時,夫妻倆出於父母的責任感,只是跟他說了幾句,轉身就收到了王浩發來的信息,話里話外都透著威脅的意味:
「我已經和你事先做了交易,以後誰要是說起我,就別想著要我給你養老!」
養子王浩堅稱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被趕出家門後只能流落街頭。 他的話里充滿了對養父母的不滿和怨恨,把問題直指養父母。
養父母一口咬定,王浩成年後性情大變。 他不僅越來越不孝順,而且對他們的敵意也越來越大。 他無緣無故地對他們發脾氣。 問題是針對養子的。
兩種說法,截然相反,誰在說謊?
03
養父母待王浩並不薄,兒時王浩每周的零花錢有十幾元,而親生女兒則一分錢沒有,國中時王浩的零花錢漲到了25塊,而親生女兒則只有十幾塊。
不僅如此,平時家裡有好吃的,好喝的,養父母也都是先給王浩,相較於親生女兒,不管從何種角度來看,養父母都是更為偏袒養子王浩的。
這一點,得到了王浩的親口承認。
也就是說,從頭到尾,說謊的是王浩。
為何如此?
25歲那年,他得知自己並非親生,再加上創業失敗的種種打擊,心理逐漸開始扭曲,整個人也變得懶散,整天渾渾噩噩度日,不思進取,整整五年,智商與能力沒有絲毫進步。
也恰恰是這五年,他的姐姐,也就是養父母的親生女兒的生活卻變得越來越好,日子越來越紅火,村裡的同齡人也早已成家立業,日子過得風風光光。
而他則只能在外搭賬篷流浪度日,強烈的心理落差和嫉妒讓他極為不平衡,而這份不平衡則隨之轉嫁到了養父母的身上,演變成了莫名的恨意。
最為諷刺的是,當王浩的謊言被揭穿,真相徹底大白時,養父母願意不計前嫌,給他三個月的時間冷靜,只要王浩願意,那麼他們便還是一家人。
沒想到王浩不僅不願意,反而要求養父母賠償給他40萬塊錢,理由是養父母在外打工,每個月都有上萬塊的收入,所以應該彌補他在外住賬篷流浪受到的委屈。
這番話,不但王家人聽不下去了,讓一眾記者和調解員都覺得匪夷所思,給他台階下了,他不但不下,反而提出的要求更為變本加厲。
辛辛苦苦養了他30年,終於給他一筆補償金,這是什麼?
不出所料,調解最終還是因為王浩的無理取鬧而鬧得不歡而散。
一場矛盾被他挑起,一場調解也因他而起,未能收場。 恐怕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