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戲裡,還是戲外,一場《功夫》都戰鬥得尤為激烈,然而我們通過《功夫》來看周星馳的時候,卻發現周星馳變了,變得不再搞笑了,或者說不再刻意搞笑了。
1、周星馳變了自1997年為了還人情拍完大爛片《算死草》之後,周星馳忽然慢下來了,除客串外,他所有參演的電影都是自己做導演,並參與編劇。因此,從《喜劇之王》開始,周星馳的電影忽然變了,周星馳變得不再搞笑了,或者說不再以單純搞笑為目的了。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周星馳開始回歸本心,開始去思考生活,開始去關注社會底層人士,開始將悲傷用喜劇的形式來呈現。
回看周星馳此前的電影,從1990年《賭聖》爆火開始,一直到1997年《算死草》結束,在這最輝煌的8年中,在這屬於周星馳的90年代里,周星馳所飾演的角色大多都有一種天然的疏離感,或者說在親民的同時,又不太親民。比如在《賭聖》里是會特異功能的少年,在《逃學威龍》里是優秀的警察,在《審死官》里是著名的狀師宋世傑,在《武狀元蘇乞兒》里是滿清將門少爺,在《國產凌凌漆》里是失意的特工,在《大話西遊》里是威名蓋世的孫悟空。
他們這些角色往往都擁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他們的角色里往往都有恣意妄為的一面,比如《九品芝麻官》、《唐伯虎點秋香》、《審死官》、《武狀元蘇乞兒》。所以我們說這時的周星馳既親民,又不太親民,或者說沒有下沉到生活的最底層。可是,從《喜劇之王》開始,自導自演以後的周星馳,更熱衷於表現真實的自我,以及生活中那些真正的最底層,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周星馳的電影不搞笑了,而我們卻笑著笑著哭了。
比如《喜劇之王》里對那份劇本的不舍,以及對柳飄飄既熱愛又不敢熱愛的自卑;又比如《少林足球》里星與大師兄在酒吧里的卡拉OK表演被不斷拍酒瓶,對手球隊帶著扳手、榔頭等違規用具,卻也只能接受的無奈與心酸;《功夫》里星仔浪跡街頭,只能撿別人的煙屁股,對上流社會充滿了羨慕;《長江七號》里只能為兒子撿生日禮物的父親。
從這時起,在周星馳的電影里總有一個場景,會讓我們在笑過之後無聲抽泣,總有一個場景會讓我們看到自我(普通底層打工仔)。而周星馳標誌性的放肆狂笑也漸漸的消失了,有的只是滿臉的無奈與疲憊。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