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知縣就是這些強龍,胥吏就是地頭蛇,他們當官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瞧瞧,整部劇看似在辦案,但只是辦案嗎?
再說個例子,黃知府和劉巡按被馬文才擺了一道,押解進京了,但來了個李世達幫忙。都以為他是來為民請命的,但程仁清卻說不是。
程仁清是怎麼說的呢?他說,到了他們這個級別的官員,是非對錯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事情對他有沒有好處,值不值得他去做。
編劇當真是敢說啊,這台詞也太真實了吧。這都敢放出來,我就知道,這部劇成功了。
2、畫面
說完劇情,咱來說說畫面。萬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能在國產劇中看到如此古色古香的畫面。不是清一色的影樓風,也不是奢靡只管漂亮的大眾古裝劇,《顯微鏡下的大明》真的有在認真參考歷史。
劇中很多畫面,就像是在看水墨畫一般。記住,這裡的水墨畫不是畫出來的,而是用鏡頭直接拍出來的。
就拿被網友熱議,說完美復刻大明色調的這一幕來說吧,身後的水墨畫,還有每個人身上的衣著,沒有過於艷麗的角色,但是配色舒服,將人和自然完美融合。
一時間竟然分不清到底是人入了畫,還是畫中的人活了。
這樣的畫面和質感,國人引以為豪的水墨畫,在影視劇中得以呈現,這是咱們僅有的,獨一無二的,別人都學不來的。
咱就說,看到這樣的畫面,還看什麼美劇啊?
3、演員
說完畫面和劇情,咱最後來說說演員。
說實話,一開始看這部劇,是衝著張若昀去的。這幾年來,張若昀演了不少大IP劇,像《慶餘年》、《雪中悍刀行》等,但基本上都是拍了第一部就沒第二部。
這一次聽說他要改一改風格一步到位,演的還是一個反差極大的算呆子,就更好奇去看了下,還別說,張若昀演呆子還挺像那麼一回事,時而清醒時而糊塗,說到底其實就是人比較軸,除了算術對其他東西都提不起興趣來。
個人覺得,整部劇最出彩的不是張若昀,而是王陽。他所演的程仁清人設比較完善一些,一開始助紂為虐,後來改過自新。
整部劇的演員台詞功底都很不錯,特別是幾場對簿公堂的戲,說的那叫一個到位,有種看名校辯論賽的精彩。
就說程仁清跟馬文才在公堂之上的爭辯來說,看完之後,就覺得雖然馬文才很可惡,但台詞是真好。
而且吧,作為一部古裝劇,設置的背景又是真實的,有些台詞雖然拗口,但是聽他們說起來就很舒服。
演員這方面《顯微鏡下的大明》果然沒讓大家失望。
無論是演員演技、劇情還是畫面,《顯微鏡下的大明》都不可挑剔,總的來說,那就是值得一看,比許多美劇是好看多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