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姥姥對家裡人說過,帶著淑霞和她哥哥逃難的那幾年,日子苦的想都不敢想,為了一口吃的受盡了白眼。姥姥好幾次都不想活了,但是看著女兒和兒子卻又不忍心把他們獨留在人間。
就這樣一個孤苦無依的女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艱難的帶大了兩個孩子,看著他們長大成人,看著他們結婚生子。
姥姥是舊社會的人,她對待愛情是大膽和忠貞的,違背父母的安排,和愛的人私奔,足以說明姥姥追求愛情的勇氣。丈夫死後,不管處境多難,連死都想過卻從未想過改嫁,姥姥對愛情矢志不渝。
姥姥的自責以及對明中的心疼讓她更加偏心明中,雪花把姥姥對哥哥的好歸結為「重男輕女」,姥姥也不為自己辯解,當自己的女兒淑霞也責問她時,她哭著說:「明中的病一天沒好,我就要一天對他好,我不能讓孩子覺得這個世界虧欠他。」
明中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最後以全省第一的成績考上了首都醫科大學,在全家為他慶祝的飯桌上,明中說:「我感謝爸爸媽媽辛苦供我讀書,我感謝雪花為了幫我圓夢自己寧可失去讀書的機會,但是這輩子我最感恩的人就是姥姥,是她給與我的偏愛,讓我走過了人生最難的時刻」。姥姥聽到明中的話,早已泣不成聲,自己的付出被明中認可、感激,是對她最好的報答。
在1998年,明中終於通過手術治療了這個身體缺陷,最高興的人也是姥姥,她在家聽到手術成功的消息無比激動,她的明中終於是一個正常的男孩了,她還在佛祖面前還願,即使現在死了,也算此生無憾了。
有母親在時候,生活的風雨從未向淑霞身上潑灑過,年過50,淑霞過得還像是個少女一樣,給淑霞一種錯覺,母親永遠是堅強的。而「病來如山倒」母親卻在一個看似平凡的早上暈倒後,再也沒有起來過,才讓淑霞知道,母親的脆弱。不管你多大的年齡,母親去世的時候,我們終將會成為孤兒。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