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娘的嫁妝,這種東西的概念已經發生了變化。
古時候嫁妝也叫做新娘的「體己錢」,婚後是給女人一人使用的。在現代,陪嫁一般是婚後夫妻倆共用,屬於小家庭的啟動資金。
但小彭(化名)的未婚妻認為陪嫁就是擺著好看,不能動。小彭覺得這裡面有貓膩。
02
結婚是否要給陪嫁的錢,一般跟當地的風俗習慣分不開關係,而且各地的彩禮錢也不一樣。大家都愛面子,多半覺得比周圍人彩禮或嫁妝錢給得多,就更有面子。
這無緣無故的攀比心,就會讓彩禮和嫁妝錢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變成了物化人的東西。
當然,「物化人」這種想法,上了年紀的人是不會理會的。因為他們就是喜歡爭面子、遵循傳統禮節,甚至是強化這些禮節,以顯示自家的格調。
所以說,結婚還是得找個婚姻觀相同的人家,不然就像小彭這樣,因為婚禮的問題跟女友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小彭和女友戀愛2年,女友一直催他結婚,但是一談到錢的問題就吵架。
在當地,結婚一般給女方彩禮錢20萬,然後女方回20萬的陪嫁。
而這個錢並不是給雙方的父母,是要給到小家庭的。所以小彭覺得本地的習俗還不錯,至少很多男性找對象的時候都不用懷疑女方是不是扶弟魔。
畢竟扶弟魔的父母是給不起這麼多嫁妝錢的,就算有錢,也不願意給。
小彭大學認識的幾個本地同學,他們結婚比他早,無一例外都是和女方家出一樣多的錢,然後男方家再負責買房買車,女方家出辦婚宴的錢。
這幾個同學結婚都很順利,也沒聽說婚後鬧什麼矛盾。
但是到了小彭女友這裡就不一樣了,女友的父母不是本地人。
據女友說,她父母是30多歲的時候帶著她移居這裡,然後買了房,成了這裡的居民,所以不算是本地人,她父母不願意按本地人的習俗給陪嫁錢。
小彭就問女友,看她家要什麼條件。
女友說:「我們家那邊只有男方給彩禮錢,陪嫁只給首飾之類的。」
小彭說:「咱倆談兩年戀愛,我都給你買了幾回首飾了,鑽石的、玉的,你還要啥首飾啊?不如就折成錢,將來養孩子用。」
小彭覺得這種事商量著來就行了,可以變通。
其實他父母是堅持要女方給20萬陪嫁錢,因為他們更在乎面子。別人家結婚女方都給一樣錢數的陪嫁,自家兒子結婚女方不給,搞得好像自家兒媳婦比別人家的差一樣。
小彭說:「要不然我把我的存款給你,你家再湊點,好歹你別讓我爸媽臉上過不去。」
小彭自己有13萬存款,女方家再添7萬就夠了。
小彭覺得自己真心實意做到這份上,女友不應該再讓他為難。但是女方父母卻生氣了,認為準女婿是瞧不起他們家,認為他們家沒錢。
於是又開始了連續幾天的吵架、冷戰。
然後女友說她家可以出陪嫁,但是有條件,他們不給現金,而是買10根金條,這樣顯得有氣派。小彭早就被折騰累了,只要女友家能解決這事就行,他啥都答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過了幾天,雙方約了時間吃訂婚宴,男方家給出了20萬彩禮錢的銀行卡,女方父母拿出了金店包裝好的10根金條。
這回總算是談妥了,兩家人不再正鋒相對。
吃完飯後,女友要去新家睡,他們打算直接住進去,反正房子已經收拾好了,去領證之後就坐等辦婚禮。
路上,小彭幫女友拎包,另一手拎著裝金條的包。
小彭和女友商量把金條存銀行里,但是女友卻拒絕了,非說金條放家裡顯得闊氣。
小彭注意到女友的神態不對勁,而且還在花式轉移話題,小彭覺得怪怪的,同時也覺得手裡的重量好像也不合常理。
晚上,小彭搜索了一下十根金條的重量,得知20萬能買1斤黃金。
奇怪的是,他拎得感覺明顯比1斤重的多,難道是老丈人疼愛女婿所以多買了嗎?
小彭找了個機會,把那個禮盒拿到鑑定中心,他這才第一次打開禮盒看到實物,發現包裝盒的夾層里放了鐵塊,而那些黃金拿在手裡輕飄飄的。
最後,這些東西鑑定出來根本不是黃金。
小彭氣笑了,到女方家攤牌,把鑑定書和黃金都放在桌子上說:「你們是沒想到我會去鑑定吧?還放鐵塊,你當是賣菜的壓秤呢?我都替你們尷尬!」
女友驚呼一聲,她這才想起來那天回新房了之後忘記把東西鎖起來,竟然被男友拿去偷偷做了鑑定。他們一家三口不僅不羞恥,反而站起來就罵小彭不要臉,敢去做鑑定。
小彭也不想和他們吵,當場要求退婚,要求女方把所有訂婚贈禮返還。
但是女方不願退婚,反而逼著他領證,女友還當場上演懷孕的戲碼,說小彭不負責。
小彭無語了,奪走「黃金」禮盒和鑑定書,連忙逃走,被老丈人舉著拐杖追了一路,他直接逃進派出所報了案,這才保存了所有的證據。
後來小彭把女友一家告上法庭,逼他們退了婚,返還了訂婚的鑽戒和彩禮錢。
這次的經歷讓小彭很生氣,好幾年都沒有談戀愛,有些抗拒婚姻。
03
有的人不一定需要很美好的愛情,但是他們卻需要婚姻。為了生育孩子而結婚,就要嚴格篩選結婚對象的經濟條件和作風、人品。
談錢不僅僅是談錢,圍繞錢產生的糾紛能幫助人們見到彼此的真實面目。
一:父母的人品對孩子婚姻觀的塑造很重要
拋開網上少部分人對舊習俗的抨擊,其實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活在自己的社交圈子裡,外界的評判並不能影響他們的生活。
不論是按照習俗要給彩禮也好,還是要給陪嫁錢也好,最重要的是看對象的誠意。
比如,有的人認為女性不應該要彩禮錢,他不想給,那就應該找個不要彩禮的對象,而不是看上了一個要彩禮的女人,然後用謊言騙她結婚。
同樣,如果女方認為就不應該給陪嫁,覺得沒面子,就想讓男方多出錢,那就去找願意這麼結婚的人,而不是撒謊、用手段去欺騙男方。
這種做法不僅顯得父母素質很差,對小兩口的婚姻也沒有好處。
價值觀針鋒相對,婚後又怎麼可能會有平靜的生活呢?
二:訂婚期間不要埋雷,別拿婚姻開玩笑
訂婚期間,如果談錢沒有談妥,可以考慮換一個結婚對象,哪怕是用相親的手段找到一個不怎麼愛的人,也比和愛的人互相折磨變成仇人強得多。
很多年輕人根本不明白什麼是婚姻、什麼是愛情。
從相愛到結婚,兩個年輕人的身份要發生轉變,觀念也要發生變化。
有的人覺得戀愛時很「甜」,到了結婚的時候一談錢就感覺對象變得很物質,這種認知就是非常幼稚、不成熟的。
戀愛不牽扯生孩子、兩個家庭養老的問題,當然可以純真甜美,但結婚不一樣。
婚姻中光是柴米油鹽、上班下班誰做飯的問題,就足夠讓兩個幼稚的人感覺到巨大落差,更別提生育孩子這麼嚴肅的問題,不談錢就等於不談保障,也是對下一代的不負責。
所以在訂婚之前,大家都要變得成熟一些,從實際出發,客觀看待彼此的經濟實力。
尤其不要在談錢的時候撒謊、耍手段,在這時候埋個雷,等於拿自己下半輩子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