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照顧癱瘓母親4年,3個兒子每月共出1千8,兒媳:她占盡好處
01
小珊(化名)年紀不大,不到三十卻離了一次婚——前夫家暴。
她就算離婚,年紀又輕,又沒生過孩子,按理很容易再找老公。可她一直熬到三十多歲,依舊獨身一人。
為什麼呢?因為她自離婚後,遇上母親因病癱瘓,這一癱至少四年,她便四年沒想著再婚,一直在照顧母親。
可知道小珊家庭狀況的人就有疑問了:她不是還有三個已經成家的哥哥嗎?養兒防老養兒防老,這三個兒子呢?
這一問,就要說到小珊的傷心事上了。
02
小珊婚姻不幸,遇人不淑,已經值得嘆息。她離婚沒多久,就遇上一件大事——
母親居然癱瘓了。
小珊的母親這輩子過得也挺苦。女兒十三歲的時候,丈夫便因病去世,只留給她四個孩子,和因治病已經掏空甚至欠債的家底。
所幸,最小的孩子小珊已經十三歲了,倒也不用特別費心照顧。緊接著,大兒子二兒子結婚,三兒子工作能力上差一些,家裡又沒錢,也給他匹配不上好點的相親對象。好在這兒子自己有本事,在他們工廠找到單身女員工,也結婚了。
截至此刻,這位母親除了喪夫,除了沒什麼錢,甚至包括女兒小珊後來的被家暴,似乎並沒有特別大的困難與挫折。
直到,這位媽媽腦梗。
彼時小珊離婚不久,她沒房,只能搬回媽媽家住。所幸她搬回媽媽家住,媽媽一出事她便能以最快的時間聯繫醫院。
診斷結果下來了,是腦梗。可雖然是腦梗,其實算輕症。
小珊鬆了一口氣。可是緊接著,她便發現了媽媽的不對勁。
她母親不是完全動不了,但活動相當緩慢,甚至跟她說話都得等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反正,多多少少都需要人照顧。
而且,最重要的是,小珊媽媽有些走不了路了。
老太太本身反應行動再慢,也還是可以動的。可腿呢?頂多以極其慢極其慢的速度,微微挪動個一兩厘米,而且沒辦法踩在地上支撐整個人體。總之,小珊的媽媽走不了了,輪椅今後是常備用具了。
自己媽媽出了這樣大的事,常常見不到的兒子們也該回來看看了。這還是這許多年來,四個孩子唯一一次在母親家齊聚。
可惜,這位母親由於病症,看到了也很難說出什麼,連走到家門口迎接兒子們的事情都做不到。小珊看出母親含淚在想什麼,便一聲不吭地將輪椅推到門口,目睹六位哥嫂上樓。
人都到齊後,小珊有些開心,畢竟這樣的機會實在難得。以前要麼是哪個哥哥太忙來不了,要麼就是她自己被前夫的什麼事情絆住了腿。這下好了,一家人又齊聚一堂了。
可惜,小珊並不能開心太久。
她和幾個哥哥說了媽媽的病情,講到母親疑似癱瘓,走不了路,又講到能不能拜託哪位嫂嫂照顧一下媽。
因為,她要重新找工作上班了。上班便意味著很難照顧好媽,工作日白天家裡只有老太太一個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可她話剛說到一半,就被大哥打斷:
「上班?」他似乎有些詫異:「你上班了,媽怎麼辦?」
他這句話問得理直氣壯,其他兩位哥哥似乎覺得很有道理。只有小珊聽到後愣了一瞬。
她上班?她肯定要上班!不然呢,她離了婚不必也不能再做全職主婦,當然得工作賺錢養活自己啊!
而且,媽這次疾病住院還有此後長期要吃的藥錢,也都是她啊?畢竟那是自己的媽媽,她當然二話不說就掏。可惜原本錢就不太多,現在剩下的已經有些危險了,得「開源節流」。
結果她哥哥不想讓她上班?讓她專門負責照顧媽?可以,當然可以。可是她的錢怎麼來?她拿什麼給自己和媽買東西吃!
但她沒有動氣,只是有些小傷心。她還是隱晦地向三位哥哥表達了自己為什麼要工作。
「哦,錢啊。」大哥恍然大悟,言語間卻似乎帶上了若有若無的鄙夷。
小珊皺皺眉。錢怎麼了?她和媽難道能憑空變出來要吃的飯,該吃的藥?
不過,哥哥們都沒有再說什麼,她便作罷。三兄弟臨走前倒是叫住了她,說他們會給錢,每月一千八。
小珊客客氣氣送別。一千八,恐怕是三個哥哥平攤,每人六百。可是一千八,只是吃肯定夠,她做飯。媽媽的藥卻有些危險——先走一步看一步吧。
這之後,除了每月打錢那兩天,可能會有某位哥哥或嫂嫂來看看。其餘時候,只有小珊和媽。
可這日子過了沒兩個月,小珊便發現了問題——錢不夠了。
要吃,要喝,要穿衣——雖然不至於常買,要吃藥,要買生活日用,甚至要買尿不濕——小珊的媽媽不是癱瘓了嘛,每天都是她來解決這些衛生問題的。
終於熬到過年。
過年,三個哥哥家共四個孩子。小孩子嘛,過年肯定是要壓歲錢。小珊提前各種扣扣搜搜,才能給每個孩子五百塊錢。
不過,她已經盡力了。
年夜飯,哥哥嫂嫂們給小孩兒的紅包基本是每人一千起步。小珊的錢似乎有些寒磣了。
但沒辦法,她只能一次性擠出這兩千,其他錢都要用到必不可少的地方去呢。
小珊一直照顧媽到去世,將近四年。這四年,哥嫂每月給她一千八,只能護住吃穿,有些突兀的「大額」消費肯定只能小珊自己掏——不過,她的錢一直越來越少,現在終於快見底了。
然而,母親在一天夜裡,突然又安靜地走了。
小珊發現後,肯定難過。不哭的時候她心裡也空落落的——仿佛她和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聯繫,已經斷了。
火化,埋葬,辦喪事,這些事情在三位哥哥趕來前,自然都是小珊自己在安排。
結果沒想到,三位哥哥幾乎都氣沖衝來找她。
因為什麼?因為媽的遺產!在她這個貼身伺候的閨女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媽特意寫遺囑,將剩餘那點財產的大頭留給小珊。
小珊完全顧不上驚喜,只搞到惶恐。不過,哥哥嫂嫂倒先指責起她了。
「嘖嘖嘖,媽給了你大頭,你不就陪她住了四年嘛。你可真賺了筆好買賣呢!」
這下,幾乎不怎麼生氣的小珊是爆發了。
「好買賣?好買賣?我照顧我自己的親媽是買賣嗎?哪像你們,要錢錢給不到位,要力力壓根沒人出!」
小珊還是長這麼大頭一次跟人翻臉,她頗具嘲諷地繼續說:「是,是,我賺錢。這麼賺錢的事情,你們當初怎麼不做?你們一個人都不遠離來照顧媽!」
這一次,她才終於幾十年來第一次鎮住了哥哥嫂嫂。原本她心裡還有刺,嫂子的反應反而將她心結打開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如果媽不給錢,那麼,她即便願意照顧媽也本來就是應該做的。媽主動多給錢,那是媽對自己這個女兒的認可。
所以,旁人愛怎麼說怎麼說吧,她問心無愧。
03
故事的結局,小珊拿著媽留給她的一點錢,去往大城市,在管吃住的餐館當服務員。
然後,就結識了她的二婚丈夫——一位廚師。
再講下去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只針對我們剛才講的那件事,筆者主要想講兩點。
一:三個兒子和他們的妹妹小珊,形成鮮明對比
老一輩人容易更看重兒子。既然養兒防老,那家產一般都是留給兒子的,和女兒這個「嫁出去的人」沒有關係。
但小珊呢?面前是當時可能平分母親遺產的「三個兒子」,她依舊不為所動,只做好自己分內事——照顧好媽。
所以,這也是小珊媽媽願意將大頭撥給她的原因。
二:小珊的媽媽,可圈可點
首先,她是四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在家境困難的情況下將四個孩子都拉扯大。其次,女兒當初離婚時,她肯定也是盡己所能提供了支持的,不然女兒已經很大,何至於離完婚就回自己媽媽家?租房住,和朋友住,不行嗎?
最重要的是,她肯定是家產「傳兒不傳女」的傳統思想,卻真正看到並記住了小珊的勞苦與貧窮,所以才願意將重要遺產留給她繼承。
這樣看來,小珊的媽媽如果沒有生病,多少是一位思路靈活懂變通的老太太。
你身邊有小珊這樣照顧媽媽的好閨女嗎?也會有許多文中的「哥哥」「嫂嫂」嗎?
文/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