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要在相親會上找真愛,也不要在談條件的時候做夢。
當代有婚姻需求的年輕人之中,之所以有些人會被剩下,完全是因為他們總是高估自己的價值,總想愛情物質兩手抓。
31歲剩女雯雯(化名)相親總是被拒絕,她很生氣,覺得這些男的都是圖她錢財。
02
雯雯大學畢業之後,就一直生活在這個一線城市裡,不想回老家發展。
就像「北漂」的境遇一樣,雯雯就在這個大城市裡「漂」著,她每個月工資8千,但是消費水平高,光是吃喝、交通費、房租等,就要花去一半工資。
剩下的一半工資,她也幾乎存不下幾百塊,畢竟要買衣服、首飾、化妝品。
公司里別人喝奶茶,買什麼文藝小香水,她不能不買,不然就顯得她格格不入。
其實公司里也有一些人就是「不合群」的,他們有男有女,平時埋頭工作,也幾乎不和同事們聊天,休息的時候安安靜靜在角落裡看看書,或是睡覺。
但是雯雯看不上這種人,覺得他們年紀輕輕就「躺平」了,沒出息。
工作3年,雯雯還沒有得到升職機會,她心思總不在工作上,下了班也沒精力鑽研什麼,只是頻繁與同事、朋友聚會,想利用人脈找到一個條件好的對象。
她想找個本地男人,最低也要年入50萬的,這樣才能在本地買房買車生孩子。
拿年輕人最喜歡的說法,這就叫做「階級躍升」。
因為雯雯的老家在遠離發達地區的一個十八線小城市,她自從上大學來到了一線城市,就不想再回到那個貧窮落後的地方。
雖然父母在電話和視頻里給她看了老家發展的現狀,但她覺得那根本就不叫發展,頂多就是農村鋪個路而已,怎麼跟超一線城市比?人家馬路上都有AI機器人了。
但是雯雯高估了自己,她想要找的那種結婚對象可不願意娶一個這麼窮的女人。
一線城市裡的年輕人也都更現實,可不會隨便倒貼別人。
雯雯的父母是工人,在老家生活還不錯,一年能攢7萬塊,過幾年退休後就可以在花園裡種地養老,日子過得很愜意。
但是這條件跟一線城市當然沒辦法比了,她家現有的存款總共也才40多萬。
雯雯不肯回老家,又攢不下錢,還找不到心儀的結婚對象,父母多次勸她收心面對現實,但是雯雯不願意接受現狀,她認為自己是聰明人,不能就這麼過一輩子。
有時候吵得凶了,雯雯還對父母大吼大叫,說:「我不願意我孩子將來跟你們一樣!」父母聽這話很傷心,也就不再勸了。
雯雯26了,眼看著自己長出第一根白頭髮,心情極度焦慮。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