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張國立的名氣遠不及鄧婕,但在鄧婕的鼎力支持之下,張國立成功的從演員轉型到導演,《康熙微服私訪記》系列是張國立演藝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張國立從演員轉型到導演的開端,初做導演的張國立脾氣很大,作為妻子的鄧婕仍選擇理解、包容。
從某種角度來說,張國立與鄧婕是互補的。張國立很享受在舞台上萬眾矚目的時刻,而鄧婕卻喜歡坐在台下,默默的享受著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所以,即便張國立的名氣越來越大,兩人始終不會因此而產生矛盾。也正是在鄧婕的影響下,張國立也卸下明星的包袱,嘗試著去過普通人的生活,兩人會去老宅的小花園耕種,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愛的表達方式有千萬種,整日在社交平台上秀恩愛的叫做愛,願意默默的為你做出一些改變的也叫做愛,很顯然,張國立和鄧婕便屬於後者。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張國立和鄧婕做到了,所以,當兩人都到了退休的年紀之後,更願意一同行萬里路。
很多人覺得,在國內賺了錢到國外去花,就是不愛國的表現。我們看問題不應那麼狹隘,只看其中的一方面,去國外旅行的同時,不也正是像外國人講述中國故事的好機會麼?
也有人覺得,張國立即便再有錢,也享受不到兒孫承歡膝下的快樂。這麼說固然沒錯,但人活著一生一定要為自己而活,兒孫自有兒孫福,兒子不爭氣,作父親的也沒辦法。對此,張國立應該在就看開了,能夠與兒孫承歡膝下固然好,可即便沒有,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讓自己的人生在最後的時光里還能發揮餘熱,這樣又有什麼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