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做雙女戶不要兒女全」寶媽的想法,代表了越來越多的90後

2022-02-01

「寧做雙女戶不要兒女全」寶媽的想法,代表了越來越多的90後

01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感受:在生兒育女這件事上,我們的想法一直在變化。

幾十年前,計劃生育政策高壓之下,越是不讓生,大家越是鉚足了勁生;二胎、三胎政策開放以後,很多適齡男女不為所動,不生就是不生。

從「不讓生偏生」,到「鼓勵生偏不生」,這一觀念的改變,我們只用了短短几十年。

再看生男生女這個問題,以前都說「養兒防老」,拼了命也要生個男孩。尤其是在農村,沒有男孩的家庭會被貼上「絕戶」的標籤,被歧視,被排擠。

宋丹丹曾演過一個小品《超生游擊隊》,為了追生兒子,連日子都不過了,天天東躲西藏。

而這種事若是放到今天,是無法被理解的,甚至荒唐。但在80年代,這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時過境遷,如今越來越多人逐漸明白,養兒並不防老,還是養女兒好,女兒才是貼心小棉襖。

由於越來越多人喜歡女兒,網絡上還出現了「女兒控」「女兒奴」等這樣一些網絡熱詞。

在短視頻平台上,「騙你生女兒」的話題也一度成為熱門。

相信你身邊肯定也有一些這樣的朋友,沒有女兒,看到別人家的女兒羨慕地流哈喇子。

還有一些人,之所以追生二胎、三胎,就是為了求個女兒。

而這些人群中,大多數是90後。當下的90後們,正在逐漸替代80後,成為生育主力。

而他們的生育觀,又呈現出了一些新的變化。其中,「生女孩香」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

02

朋友的妹妹小楠生於1993年,今年剛好28歲,結婚四年,大女兒剛滿三歲。

小楠前幾天才發現自己又懷孕了,婆婆得知這一好消息後,笑得合不攏嘴,還跟小楠說:「盼星星盼月亮,咱家就盼個兒女雙全!你要是這次真給我生個大胖孫子!我給你發六萬紅包!」

小楠知道公婆不差錢,他們做了大半輩子小生意,積累了一些積蓄。

但小楠並不在乎什麼錢不錢,也不盼什麼兒子不兒子。她回懟婆婆:「寧作雙女戶不要兒女全!」

小楠說的是心裡話,她和丈夫之所以決定要二胎,是為了再生個女兒,而非兒子。

因為小楠從身邊親戚朋友身上早已認清了現實,兒女雙全未必就能將生活湊成「好」字。

婆婆就是最好的例子,婆婆倒是兒女雙全,但日子過得並不清靜!

小楠還有個大姑姐,長得又壯又胖,去年才好不容易嫁人,婆家並不富裕,常常回娘家來占便宜。

小楠老公跟親姐的關係一點兒都不好,親姐向來對弟弟有成見,唯恐父母的家產和積蓄將來都留給弟弟,所以對小楠兩口子特別警惕,甚至當成敵人,明里暗裡地較勁。

關於這一點,小楠公婆不是看不出來。

再看小楠的姑姑,兩個女兒,雖然在農村名聲不好,但卻好福氣。如今兩個表姐都在城裡安了家,姐妹倆都想接老人進城,老人不肯,結果姐倆就一起出錢把老人的院子翻新了一遍,建成了村裡的小別墅,老人生活的特別幸福。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小楠聽姑姑說過一句話特別在理兒:「有兒子,名好,命不一定好;兩個閨女,名不好,但命一定好。」

小楠說,想要兩個女兒,並非她一個人的想法,如今她身邊越來越多的90後朋友,都持有這個觀念。

其實,關於生男好還是生女好這個問題,向來備受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像小楠一樣,寧可要兩個女兒,也不想兒女雙全。

而大家不願要兒子的原因也五花八門。

有人說:生女兒雖費心,但生兒子費錢又費命啊!

有人算過一筆帳,生個男孩兒,從生養到供他讀完大學成家立業,需要花費幾百萬。單是給他買套結婚房,在二三線城市就動輒一兩百萬。這種巨大的經濟壓力讓人望而生畏。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一名男子在產房門前崩潰大哭!原來他媳婦二胎又生了男孩!一想到未來巨大的經濟壓力,男人嚇哭了。

生兒子費錢可以理解,為什麼還費命呢?

這段時間,「北大學子謝飛宇弒母案」大家應該都聽說了吧!這件事雖然發生在多年之前,但如今提及,還是令人髮指。

謝飛宇正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無比,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好孩子」,卻要了母親的命!

前幾天,在江蘇崑山的候車室,一名男子狂扇父親耳光,只因老父親誤了火車!

這些男人,又何嘗不是父母們曾心心念念盼來的兒子!

03

當然,也會有人說,天下不孝之女也大有人在!

的確,生活中,還有很多女兒也並非父母的貼心小棉襖,也會對父母做出一些傷害。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我們身邊一些真實案例的大機率上來看,往往兒子會比女兒更令父母失望。

關於生兒子和生女兒的區別,有人說過這樣一段話,很真實很扎心:

生兒能保姓,生女能保命,墳頭祭拜多是兒,床頭陪伴是女兒,生女保你下半生,生兒要你半條命……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更加注重生命的體驗感,換句話說,自己活舒服了才最重要,名聲和別人的眼光都是次要。

所以,生兒子能保姓又有什麼用呢?畢竟家裡又沒有皇位要繼承!

其實,不管想生女兒,還是兒子,最終的目的無非是想要一個既懂事、省心,長大又感恩孝敬的孩子。

教育家馮那斯基說:「孩子成為什麼樣,全靠父母塑造」。

所以,與其盤算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不如我們先學會做一個優秀的父母。

文/無筆

關於生男生女這件事,你持什麼觀點呢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