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肖華聽不見任何人的勸告,為了張藝謀可以付出所有。
張藝謀想要一台照相機,肖華便省吃儉用、攢錢買票,然後托北京工作、人脈極廣的姐夫為她買了一台照相機。
肖華因為家庭成分好、本人也優秀,有機會可以去上海交大學習。
張藝謀一句:「等你學識漸長,我們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溝通也會是問題」,肖華二話不說放棄了自己改變命運的機會,並在不久後義無反顧地和張藝謀結了婚。
高考恢復後,張藝謀想考北京電影學院,雖然他攝影技術不錯,但28歲的他已經過了招生年紀。
於是,肖華讓家裡人找關係,讓張藝謀成功進入了電影學院。
後來肖華不僅照顧父母還要替張藝謀賺學費和生活費。
張藝謀憑藉攝影天賦,成為了優秀的攝影師,獲獎無數,還靠出演《老井》摘得影帝稱號,人生徹底被改寫。
但肖華卻在無數次不計回報付出後,只換來張藝謀在和鞏俐在一起後,非要和她離婚的結果。
如果不是張藝謀,憑藉肖華的家世和自己的努力,也根本不可能是這樣的結果。
陳凱歌
如果用「家境優渥」來形容肖華的話,那麼洪晃絕對擔得起「出生名門」這個詞語。
外祖父章士釗是著名學者作家,母親是外交官,父親是北京大學教授,繼父是曾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的喬冠華。
作為財富和社會地位的雙重獲得者,洪晃在小學三年級就被送去美國讀書。
長大後的洪晃成為了一名外語播音員,並那個平均工資只有800的年代,每個月有上萬的收入。
機緣巧合中,
洪晃在一次聚會中認識了陳凱歌。
當時的陳凱歌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導演,根本沒人認識他,但洪晃與陳凱歌一見面便被他身上的藝術氣息所吸引了。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