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母親來養老,第五天妻子開始玩失蹤:三年生兩,她沒管過我一天

2023-03-01

01

人和人之間很少能憑空產生感情,即便是親情也不能例外。

大多數人會有一種錯覺,認為親情不需要費力營建,只要把雙方的那層外在關係擺在明面上,感情自然就出來了,甚至可以憑此向另一方索取利益。

但天底下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他們忽略了時間的力量,也輕視了人心的排外程度

尤其是在親人關係很微弱的兩個人身上,比如婆婆和兒媳,就更需要注重平常的點滴積累和彼此付出。

對有些婆婆來說,或許你可以憑藉著一時的小聰明躲過目前的麻煩事,但時間永恆向前,說不定以後的某一天就會被曾經得聰明擊倒在地,到時自然怪不得別人。

02

白女士(化名)和丈夫應先生(化名)都有各自的工作,收入也比較穩定。夫妻兩人住在縣城,公公和婆婆則在農村老家。

剛開始那幾年,兩位老人還種著幾畝地,每年也有些收成,但隨著兒子兒媳在城裡穩定下來,婆婆就不願意種地了,她嫌活太重了,累人

公公沒出聲,自己一個人堅持種,婆婆說他就是個受苦的命,有福不會享。

「我和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又不是七老八十拿不動鋤頭,不種地幹啥嘞,等著白吃白喝?」公公邊洗臉邊回道。

夏日的天亮得早,但婆婆還窩在床上,聽到公公這話給了他一個白眼,「白吃白喝那也是你兒子給的,爹媽花兒子的錢是天經地義,誰還能說我不成。」

公公知道自己老婆子是個什麼樣的人,也不打算跟她起衝突,就順著她的話說:「沒人能說你,我只知道自己掙的錢拿在手裡踏實,花起來舒心,什麼都不幹就要別人給總有點不得勁,心裡難受。」

公公說完就背起水杯扛著鋤頭下地去了,婆婆在他身後又翻了一個白眼,小聲罵他不知變通,越老越糊塗。

遙遠的路途隔絕了信息流傳,公公和婆婆的對話傳不到白女士和應先生耳朵里。

當白女士拼盡全力生下了第一個孩子時,應先生激動地抱住了自己還未徹底清醒的妻子,第二天就給在老家的母親打電話。

「媽,我和小麗都是第一次,沒有什麼經驗,您能來陪小麗坐月子嗎?」白先生語氣難掩欣喜。

握著電話穿著乾淨衣服的婆婆眼珠轉了轉,隨即有點為難地說:「兒啊,不是媽不想來,只是這幾天地里實在忙不過來,我和你爹剛從地里回來,衣服都沒換呢,吃完飯還得接著去干,你也是從這裡出去的,一年到頭就沒個閒工夫。」

白先生的情緒冷了下來,「這樣嗎……」,他還想再試一下,「真的不能抽點時間嗎?難道您不想看看孫子嗎?」

「媽當然想看了,但實在是走不開,沒辦法啊。」婆婆滿是惋惜,「坐月子也沒那麼嬌貴,只要不受風就好了,你們在樓房裡,肯定沒什麼大問題的,相信媽。」

幫忙照顧月子的請求就這樣被婆婆拒絕了,應先生只好從公司請了假,妻子和孩子都是他最重要的人,錢可以以後再掙,但妻子要是在月子裡有什麼閃失,那會讓他愧疚一輩子。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初為人父人母,兩個人摸索著小心翼翼地度過了對產婦最關鍵的一個月。

應先生正常上班後,白女士又在家裡休養了兩個月,公司通知她產假的期限已經到了,如果還不能回來上班那就只好辭退她,話說得隱晦,但明眼人都清楚公司不需要不能創造價值的人。

知道妻子的訴求後,應先生又一次把希望寄託到自己的母親身上,希望她能幫自己帶帶孩子

但婆婆的回覆讓小兩口的希望又一次落了空。

「哎呀,我們也忙得很呀,而且我農村人粗糙慣了,用不來城裡的那些東西,現在的孩子嬌貴得很,給照顧不好那就罪過大了。」婆婆一個勁地說自己手笨腳笨,「你看,你們工資也可以,乾脆找個保姆,人家畢竟是專業的,比我這個糟老婆子好多了不是。」

電話按了免提,這些話一字不差地飄進了在旁邊的白女士耳中,握著手機的應先生也有點難堪,試圖給母親寬心,「媽,沒事的,我還是您拉扯大的,我們家的孩子又不是公主王子,只要有人看著就行。」

電話那頭陷入了短暫的沉默,白女士和應先生都屏住了呼吸,大概三十秒之後,才開始發出聲音,「你這孩子,你什麼條件,現在什麼條件,比不得喲,我老了,不是當初哄你的那個歲數了,還是小心一點好。」

應先生還想再反駁一下,白女士卻握住了他的手腕,無聲地搖了搖頭,意思是不用了

帶孩子不能馬虎,保姆又不能讓人信任,那麼就必定有人要做出犧牲,白女士最終向公司遞交了辭呈。

兩年以後,白女士又懷上了第二胎,多了個孩子就得多一份經濟支出,白女士還是想出去工作,夫妻倆懷揣著一點渺茫的希望再次求助於婆婆

婆婆還是那個婆婆,仍然沒有答應他們,這次給出的理由則是你們已經有了養育大寶的經驗,養育小寶自然能得心應手,不需要她再去摻一腳。

三年里生育了兩個孩子,婆婆的兩次推脫讓白女士徹底寒了心,也看透了婆婆的真面目

她再也沒有讓丈夫給婆婆打過任何跟孩子有關的電話,也不想去彙報孩子的狀況,她和婆婆,不可能回到從前了。

世間最不缺少的就是變化,而且經常伴隨著意外。

五年以後,應先生的父親因為一場車禍失去了生命,只留下了老伴一個人在世上,百日之期過後,婆婆就想來兒子身邊養老

這種請求也是人之常情,應先生覺得妻子會理解自己,所以沒跟她商量直接把母親接到了自己身邊,白女士最後只能接受。

但後來的事情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甚至到了無法收場的地步。

原來婆婆跟公公生活的這些年,一直都是公公在照顧她、遷就她,所以養成了她好吃懶做的性格,這種性格隨著她來到了兒子家裡,承接這種表現的人就變成了白女士

白女士白天要去公司上班,臨走前要給她留好早餐,晚上回來還要按照她的要求做她愛吃的飯,光是工作就已經要讓白女士焦頭爛額,伺候婆婆更是加重了這種煩躁,白女士覺得自己的情緒處在了崩潰的邊緣

人的躁鬱值一旦累加,就像一顆隨時都會被引燃的炸彈,只要有一點火星就足以吞噬周圍的一切。

婆婆搬來後的第五天,在婆婆再一次數落白女士沒有給她帶她愛吃的食物時,白天因為工作失誤被上司批評的白女士終於爆發了,她站起來直直地盯著坐在她對面的婆婆,一字一句咬牙道:「我受夠了!今天我們倆,必須要走一個,既然你想在你兒子這待一輩子,那就我走,走了你愛吃什麼吃什麼,誰愛帶誰帶!」

職業女性自帶的利落感讓白女士在當天晚上就搬出了這個家,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沒再跟他們任何人說一句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桌上的飯菜還在散發著熱氣,應先生放下手裡的筷子,失望地看了一眼對面還在發愣的母親,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白女士離開家後,拒接應先生的電話,玩起了失蹤。

直到第三天才得知白女士已經帶孩子在外面租了房子。

應先生不想看到自己的家庭離散,所以後來又去了白女士租的房子裡,想讓她回家去。

白女士非常堅決,她看著丈夫,平靜道:「我不是不講道理的人,只是你媽在我生孩子之後做的事讓我沒法對她沒有看法,如果她現在能改變一下,我也可以不去計較,但顯然她做不到,那我也沒什麼好說的。」

應先生的臉上一片愁容。

妻子也理解丈夫的為難之處,便放緩了語調,「但你放心,我是不會離婚的,我要為孩子著想,只要她還在家裡一天,我就一天不回那個家,你可以隨時來看孩子。」

應先生聽懂了白女士的意思,也明白隔閡沒那麼容易消除,所以最終他把自己的母親送去了養老院,或許在那裡,她就能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為什麼會讓別人對她連同情都沒有了。

03

如果想得到豐碩的情感果實,就必須按時向人際關係這塊土壤里鬆土施肥、澆水灌溉,呵護種子茁壯成長,否則一切都是一場痴心妄想

婆媳關係亦是如此。

一:經營婆媳關係,不能偷工減料

友好婆媳關係的建立過程就好比是蓋一所新房子,所有你在施工過程中偷得懶、耍的滑,最後都會化作房屋因質量不佳坍塌時洶湧而來的磚塊,砸傷的只會是你本人。

不要覺得自己能騙過所有人,你做過的事情,一樁樁、一件件都會在別人心裡留下印記,這會是今後別人評判你的依據,直接且具體

在該付出的時候沒有付出,在不該得到的時候又逼著別人去向你付出,世界上從來就沒有這麼無賴的事情,何況別人也不是傻瓜。

所以說,如果真的想在以後圖點什麼,比如兒媳婦的照顧或者幫助,那就在別人需要你的時候先給別人提供幫助,禮尚往來才是正道,只有真心才能換得真心。

二:有些婆婆的晚景淒涼,並不是因為兒媳不孝

總有那麼一部分婆婆,很喜歡自我垂憐,覺得自己老了過得不好,就是兒媳婦得不對,她不孝順,順帶著兒子也不孝順了,然後感嘆命運不公。

不分析具體情況而憑著主觀臆斷隨便給別人下定論是一件非常自私的事情,它會讓被定義的那個人蒙受冤屈,甚至還不能辯解。

如果真到了那個境地,還請先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做得足夠做得足夠好,檢驗一下自己有沒有值得讓別人尊重的資格。

如果連自己都不敢去審視,那又哪來的底氣去責怪別人

總之,婆婆要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讓兒媳孝順的好婆婆,才能去評價兒媳到底孝不孝順,這個道理,任何時刻都受用。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