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兩小時給住院婆婆送粥,聽到她跟鄰床聊天,兒媳倒空保溫瓶

2023-03-11

騎車兩小時給住院婆婆送粥,聽到她跟鄰床聊天,兒媳倒空保溫瓶

01

小琪(化名)結婚五年了,孩子四歲,放在父母家裡養大。

為什麼孩子放在外公外婆家,而不是爺爺奶奶家?這就是個好問題了。小琪的公公去世早些,她一方面體諒婆婆看孩子辛苦,連月子都不麻煩老人家;另一方面,婆婆所在的郊區不算學區房,她父母的卻是。雖然孩子還小,不用考慮上學的事情,但她這個做媽媽的也得提前為孩子規劃好不是?

就是這樣體貼明理的兒媳小琪,就是這樣不讓婆婆麻煩,甚至在婆婆生病期間來市裡醫院療養的時候,她天天騎車兩小時還保溫瓶保健品地帶著送過去,這一天卻乾了一件相當「大逆不道」的事情——她把帶給婆婆保溫瓶里的熱粥倒廁所,轉身就走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小琪這樣的好兒媳,怎麼就突然做出這樣的事情?難道是她婆婆做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傷她心了嗎?

02

小琪的婆婆有一對兒女,她老公是小兒子。按理,回報父母養育恩情那是孩子都要做的事情,不分男女。奈何婆婆的女兒遠嫁,逢年過節能回來一趟都不錯了,養老重任就只能落在她兒子身上。

或者說,落到了她兒子的媳婦——小琪身上

小琪是個很明理的姑娘。當初她剛跟老公結婚後,由於工作原因沒有和婆婆同住,但她和老公也能做到每周回去看婆婆一次。懷孕,尤其是月子,她也體諒婆婆一個人生活不容易,就別讓老人照顧她勞累了,因此是自己媽媽來照顧的她。

總之,婆婆家她也沒少去,對婆婆的關心更不少。這不,最近老太太住院了,雖然不嚴重,但需要專業的療養。老公上班忙,中午也回不來。醫院有食堂,但確實……不太好吃,也不一定有營養,還挺貴。小琪便主動攬下給婆婆做飯送飯的活兒,她廚藝不錯,尤其注重營養搭配,更考慮到婆婆的喜好口味。連丈夫都因此感謝她呢。

這樣值得稱讚的好兒媳,卻被她這個婆婆傷到了。

剛開始小琪送飯,滿腔熱情,卻差點被她婆婆澆了一頭冷水。

她做好菜,還有湯,都清爽有味道,健康不油膩,色香味俱佳。她熱情滿滿地端到婆婆病床前,給老人盛飯布菜,擺得又方便又漂亮。

可她婆婆呢?

「你這個炒筍子怎麼是這樣的,」老太太皺眉,挑刺:「我女兒就不這樣。這也太沒味道了吧?」

小琪有些尷尬,強顏歡笑地解釋:「媽,你這還病著呢。醫生說了,飲食要清淡一些,少油少鹽。」

搬出醫生的說法,她婆婆才老實了一些,乖乖吃掉了。

當然,這期間的抱怨牢騷可不少

晚飯,小琪帶過去的是粥。熱氣騰騰的粥一端出來,連來病房查看一圈的護士都讚嘆她的手藝和孝心。

但她婆婆呢?還是那樣。等護士一走,婆婆就開始表達不滿。

「粥?怎麼晚飯只有粥?沒米飯和菜?」

小琪無奈。她只能又說,醫生交代了,晚上要吃少一點,吃完還得儘量出門散散步消消食,有利健康。

總之醫生的話還是好用。婆婆乖乖喝粥,但她才嘗了一口,就皺眉:「這是啥?肉和菜?你在粥里放這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小琪尷尬,只能解釋說有這樣的粥——和地域有關,婆婆可能沒喝過——這樣維生素蛋白質都可以補充到。她又「多嘴」說,普通的粥只有米,碳水化合物只能補充糖分,不太有營養,不建議老太太喝。

老人白眼一翻,開口:「我女兒就是喝只有米的粥長大的,我也是。我們還喝錯了?喝了一肚子垃圾?」

小琪忙道歉。她也自我反思,這樣說可能不太合適。你總不能跟一個北方老人說,南方的粥才有營養,才「對」吧?

這些瑣事林林總總發生了不少。小琪不舒服歸不舒服,她其實還有一點氣悶。

既然這樣夸自己女兒,這麼喜歡女兒,兒媳什麼都比不上女兒,怎麼沒見她女兒來照顧生病住院的她呢

這話她當然不敢直接說出來,只能自己往肚子裡咽。

只是,有這麼一天,她終於覺得自己要忍不下去了。

這天晚上,小琪依舊帶著裝了粥的保溫瓶,騎車兩小時「長途跋涉」地來醫院給婆婆送飯。

她肯定不是天天讓婆婆喝粥,都是穿插著來的。

可就在她要進婆婆病房門的時候,聽到了一段對話。

「我看你女兒照顧你挺上心的呀。」說話的是婆婆才搬進來沒多久新病友。

「什麼女兒。我女兒在外地呢,回不來。唉,要真是我女兒來照顧還好了呢。」

婆婆的聲音里是遺憾,不甘,對女兒的懷念,以及對小琪的一點埋怨——雖然沒有明說,但小琪聽出來了。

「那這個是你兒媳?你兒媳真不錯!我來這兩天看人家天天給你送飯,豐盛又好吃,我都羨慕了哈哈哈哈!」病友如先前的護士一般,讚嘆小琪這個做兒媳的。說實話,很多親女兒都做不到她這個份上,小琪身為兒媳卻做到了

可惜——

「唉,說那幹啥?再怎樣也只是個兒媳。兒媳哪有女兒好呢。」婆婆倒是挺「謙虛」——或者在她看來,有小琪這麼個兒媳也沒什麼好驕傲好感激的。畢竟,「兒媳哪有女兒好」呢?

病友可能有些尷尬,私心裡也替小琪這個兒媳不值。但人家也不可能下了老太太的面子,忙笑著打哈哈轉移了話題。

小琪呢?她抱著保溫瓶,就在病房門口靜靜地聽。

而後,她轉身就走,徑直去了樓層的廁所,打開保溫瓶,將滿滿的熱粥一股腦全倒進了洗手池。

這保溫瓶也是她特地為婆婆買來的。

然後,小琪帶著倒空的保溫瓶,再次來到婆婆病房前,推門進去。

婆婆正和別人聊天呢,便只瞄了她一眼,而後視線轉移回去繼續說話。反倒是旁邊的病友,和小琪打了個招呼。

小琪這次直接打斷了正在說話的婆婆,開口:「媽,你不愛吃不愛喝也別勉強自己,粥我都倒了。保溫瓶我就放這兒,送你了。你打電話叫姑姐來吧,反正你都說了,兒媳哪裡比得上女兒呢。」

說完,在婆婆震驚的視線當中,小琪放下保溫瓶,瀟灑離去。

03

這個事情鬧得情鬧得挺大,當天晚上,小琪就接到了還在外出差的老公的電話,質問她怎麼可以那樣對待丈夫的媽媽。

小琪也沒什麼好怕的,直接將這段時間她的委屈,尤其當天晚上發生的事情講給老公聽。

電話那頭兒沉默了一會兒。老公不好再責怪她了。

故事的後來,老公向小琪賠罪,攛掇自己親媽向她兒媳說好話。但小琪算是徹底看開了,她就是不去醫院,就是不去照顧婆婆。反正兒媳辛辛苦苦照顧也比不上女兒人都見不到,她還去湊什麼熱鬧,讓他們喊姑姐去吧!

故事結束,筆者有兩點想要說說。

一:這個婆婆,確實是有些過分了

兒媳不如女兒親,這其實算人之常情。畢竟是自己的孩子,當然是最親的。但這話一般沒事兒不能說出來。既然兒媳沒那麼親了,兒媳還肯撥時間精力照顧你,這更得感謝,更得好好對待了啊。

文中的這位婆婆就有些過分了。畢竟她兒媳,小琪,不僅僅是在照顧她,甚至是主動提出為老公分憂,從一開始就不忍心麻煩婆婆,而且餐食也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護士病友見了都夸。她親女兒呢?面都見不上。怎麼就小琪這個兒媳還不去她女兒了呢?

二:小琪是很不錯的兒媳,但她也有做得不太合適的地方

首先,懷孕,月子,帶孩子,都沒麻煩過婆婆。畢竟婆婆一個人住,小琪和老公又回不去,老太太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辛苦。婆婆生病住院,她更是想方設法地設法地在飲食方面保證婆婆的健康和心情。

奈何,老太太不領情啊。

不過小琪倒空保溫瓶這件事,做得有待商榷。婆婆那些話肯定不好,誰聽了都不舒服。但小琪其實也可以試著先私下找到老公,跟老公說說,說不定婆婆就有改觀呢?

你身邊有文中這樣的婆婆和兒媳嗎?他們又是怎麼相處的呢?

文/無筆


相关文章

  • 70歲老人對子女說:我們不需要你們的陪伴,少來幾次就是孝順
  • 3000退休金40萬存款,拒絕兒媳找的工作,我見不到孫子了
  • 中專同學聚會,班長問大家退休金,我說9000,當晚被踢出同學群
  • 離婚後,我把新女友帶回老家,侄兒驚叫一聲跑了:不好了,狼來了
  • 小姑子總在後半夜跑我家貼面膜,直到我換了一把鎖,我家才清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