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琪無奈。她只能又說,醫生交代了,晚上要吃少一點,吃完還得儘量出門散散步消消食,有利健康。
總之醫生的話還是好用。婆婆乖乖喝粥,但她才嘗了一口,就皺眉:「這是啥?肉和菜?你在粥里放這個?」
小琪尷尬,只能解釋說有這樣的粥——和地域有關,婆婆可能沒喝過——這樣維生素蛋白質都可以補充到。她又「多嘴」說,普通的粥只有米,碳水化合物只能補充糖分,不太有營養,不建議老太太喝。
老人白眼一翻,開口:「我女兒就是喝只有米的粥長大的,我也是。我們還喝錯了?喝了一肚子垃圾?」
小琪忙道歉。她也自我反思,這樣說可能不太合適。你總不能跟一個北方老人說,南方的粥才有營養,才「對」吧?
這些瑣事林林總總發生了不少。小琪不舒服歸不舒服,她其實還有一點氣悶。
既然這樣夸自己女兒,這麼喜歡女兒,兒媳什麼都比不上女兒,怎麼沒見她女兒來照顧生病住院的她呢?
這話她當然不敢直接說出來,只能自己往肚子裡咽。
只是,有這麼一天,她終於覺得自己要忍不下去了。
這天晚上,小琪依舊帶著裝了粥的保溫瓶,騎車兩小時「長途跋涉」地來醫院給婆婆送飯。
她肯定不是天天讓婆婆喝粥,都是穿插著來的。
可就在她要進婆婆病房門的時候,聽到了一段對話。
「我看你女兒照顧你挺上心的呀。」說話的是婆婆才搬進來沒多久新病友。
「什麼女兒。我女兒在外地呢,回不來。唉,要真是我女兒來照顧還好了呢。」
婆婆的聲音里是遺憾,不甘,對女兒的懷念,以及對小琪的一點埋怨——雖然沒有明說,但小琪聽出來了。
「那這個是你兒媳?你兒媳真不錯!我來這兩天看人家天天給你送飯,豐盛又好吃,我都羨慕了哈哈哈哈!」病友如先前的護士一般,讚嘆小琪這個做兒媳的。說實話,很多親女兒都做不到她這個份上,小琪身為兒媳卻做到了。
可惜——
「唉,說那幹啥?再怎樣也只是個兒媳。兒媳哪有女兒好呢。」婆婆倒是挺「謙虛」——或者在她看來,有小琪這麼個兒媳也沒什麼好驕傲好感激的。畢竟,「兒媳哪有女兒好」呢?
病友可能有些尷尬,私心裡也替小琪這個兒媳不值。但人家也不可能下了老太太的面子,忙笑著打哈哈轉移了話題。
小琪呢?她抱著保溫瓶,就在病房門口靜靜地聽。
而後,她轉身就走,徑直去了樓層的廁所,打開保溫瓶,將滿滿的熱粥一股腦全倒進了洗手池。
這保溫瓶也是她特地為婆婆買來的。
然後,小琪帶著倒空的保溫瓶,再次來到婆婆病房前,推門進去。
婆婆正和別人聊天呢,便只瞄了她一眼,而後視線轉移回去繼續說話。反倒是旁邊的病友,和小琪打了個招呼。
小琪這次直接打斷了正在說話的婆婆,開口:「媽,你不愛吃不愛喝也別勉強自己,粥我都倒了。保溫瓶我就放這兒,送你了。你打電話叫姑姐來吧,反正你都說了,兒媳哪裡比得上女兒呢。」
說完,在婆婆震驚的視線當中,小琪放下保溫瓶,瀟灑離去。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