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班牙感受「能搶絕不偷」的民族熱情、去澳大利亞和袋鼠打一架、去瑞士喝一口的冬天的涼水、去荷蘭踩著凳子上蹲馬桶……
畫風逐漸跑偏,印證自己的刻板印象,成為了旅遊的目的之一。
關了三年的大學生,終於在大四迎來旅遊自由,小心翼翼問出國游需要攢幾年錢,過來人大手一揮:
「同樣的機票價格,你可以飛去北半球,卻飛不過黃河以北。同樣的住宿費,你可以住在北美洲五星酒店含早,卻訂不到惠州一晚的海景房。」
4000游泰國,9000帶你冰島看極光,跟著中國團打八折,包你五天游完南美洲。
這筆旅遊經費,掰著指頭算一算,嘿,咋感覺自己賺了呢。
儘管國人都覺得自己陷入開端,三年都在原地徘徊。
但國際形勢會教你一個物理學道理:時間是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律。
網際網路上關於出國旅遊的回憶,在三年後的現實里翻了個大車,一躍成為新型詐騙。
時間改變了1元人民幣的價值,也改變了當地人的本性。
第一批出國游的人,開始後悔了。
社交網上搜索泰國旅遊,十篇有八篇大寫著「快跑」。從前的泰國已經死了,現在是鈕鈷祿.報復性賺錢.泰。
@雅思米娜
根據不完全吐槽避雷貼,五分鐘摩托和你要120泰銖,計程車一口價不打表。同樣的果汁賣白人和當地人8元,要中國人20元,赤裸裸的雙標和歧視。
有人還遇到酒店退房被誣陷抽菸,必須進行5000元罰款。還有人在海灘上,被一群壯漢圍著要小費,這不是泰國版《狂飆》嗎?
大麻已經在泰國合法化,買不認識的飲料極有可能無意吸毒。
泰國副總理在機場歡迎中國遊客,旅遊局局長學習中文,咋看都是零成本賺得盆滿缽滿,滿滿的生意經。
國內被詐騙好歹能打12315投訴,出一口惡氣,國外被宰只能乖乖閉麥,保住小命。
還有博主出來科普網紅泰國摩托,沒有國際駕照是違法駕駛的,分分鐘逮到罰款。
而且交通很亂,摩托車的事故率高,且不理賠。你想像中的小摩托晚風吹,可能終點就是高位截癱和醫療巨債。
單拎出來泰國講,是因為它作為最網紅的旅遊國家,留給大家的印象一直很好。
以至於很多人懷著期待而去,被宰得欲哭無淚而歸。
別的國家旅遊,也並不像有些人描述得那樣好。
破產後的斯里蘭卡面臨著社會混亂的高危風險,飛往歐洲的機票和三年前比翻了三倍,後疫情時代難免產生極端思維,種族歧視也是頻發事件......
褪去濾鏡,並沒有什麼完美旅遊勝地。
未完待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