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開心麻花這個公司,不少人嗤之以鼻的就是它的幾個爛俗點:愛玩諧音梗、愛走下三路玩屎屁尿、部分演員用力過度,以及結尾總是硬掰強扯出價值觀。所以不少人在春節檔前看到《這個殺手不太冷靜》這個片名就下了「爛片」的定論。
可近年來的春節檔總是有著出乎意料的反轉,譬如上一年原本沒人看好的《你好,李煥英》在上映後卻逆襲成為人人喊好的黑馬。而今年的春節檔黑馬,則是原本人人喊打的開心麻花——撼動春節票房第一是不可能了,可它想做的事情,都做到了好好表達。
故事改編於日本喜劇《魔幻時刻》。原作在2008年上映即榮獲日本各項大獎提名,演員陣容和開心麻花有的一拼。最大的魅力源於精巧的故事結構——一個不入流的演員真戲假作冒充殺手所引發的故事。
而開心麻花的改編,保留故事的內核同時改動了立意。
女明星米蘭(馬麗 飾)和她的弟弟導演米勒(黃才倫 飾)因為拍的電影一直不賣座,被黑幫老大哈維(陳明昊 飾)帶人上門討債。在雙方的討價還價中,哈維提出,要麼還錢,要麼米蘭嫁給他。
兩方僵持之際,意外的氣球爆炸使得哈維以為殺手卡爾又來追殺他了。而米蘭為了自救,隨口蒙了一句她認識卡爾,被哈維威脅第二天把人帶過來和他合作。
可沒人認識卡爾,真正的卡爾在刺殺哈維的任務中失手進了醫院。為了拖延時間,黔驢技窮的米蘭便忽悠片場裡的戲痴演員魏成功(魏翔 飾),謊稱要跟他合作一部新作,讓他當男一號飾演一名叫卡爾的殺手。
魏成功這個人物,不難看出是在致敬周星馳的尹天仇。出場的鏡頭就是跟兩部《喜劇之王》如出一轍的場面:跑龍套的臨時演員在路人甲的角色里加入自己對於戲的理解。這份對於表演的痴迷使他在整部電影里貢獻了一波接一波的笑點:
初見老大哈維,他就為自己加戲,自顧自的對不存在的攝影機喊「再來一條」,在哈維面前自我介紹了三次(每一次舔刀都能更變態);黑幫和義大利人交易槍枝,他把箱子裡的槍扔了對同伴說:「太沉了我就扔了,後期加進去(特效)就行」,大玩「皇帝的步槍」;以及結尾模仿賭神這一系列騷操作。
這種錯位與誤會帶來的笑點,其實都是魏成功源於自身對演戲的熱愛和作為演員的敬業。
他演得其實談不上多好,容易表情浮誇。
但他飾演卡爾其實不是第一次出演男主角——他的第一個男主角,是飾演死去的好朋友,成功的瞞騙住好朋友失明的父親。
所以當他送別了來探班的「父母」後,他才情不自禁地在雨下起舞——
起舞的並不只是魏成功,更是魏翔。
要說這部電影最動人的,不是開心麻花終於久違的認真做了一部喜劇,而是把這部喜劇以戲中戲的結構來和現實互文。
故事發生的地方,是在一個名為「萊茵鎮」的城市,處處帶有義大利小鎮的影子,但處處透著攝影棚的質感。不提電影里到處都是致敬,以及魏成功每次的出場都是模仿影史著名角色,哪怕在最後的彩蛋里,戲中戲更是一層套了一層。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最「雙關」的設定,是魏翔的表演。
魏翔眼熟吧,近年來的國內喜劇基本都能看到他作為配角的身影,而他的出場往往都會成為劇中的笑點和梗。但這部講述了「魏成功」第一次從龍套登上主角舞台的電影,現實里也是魏翔也是從搞笑配角到男主角的一次跨越。
都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當計劃敗露的那個夜晚,魏成功在屈辱和譏諷下還得裝出笑臉說出「謝謝吉米哥」時,觀眾們看到的,是他眼裡那晶瑩如同心的碎片的光芒。
現實里的魏翔,我們不知道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譏諷甚至屈辱,但他經過無數的摸爬滾打,依舊能說出「戲還沒演完」。
原作《魔幻時刻》更多是表達出導演對於電影的熱愛,而這部《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因為魏翔的「魏成功」成了他演員生涯的最重要的一座里程碑。
就像片尾出現的字幕:成功只比未成功多堅持了一次。
「死跑龍套的」這個代號,伴隨過魏成功和尹天仇等人。而類似的自我嘲諷譬如「社畜」,也成為過我們的標籤。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愛看龍套成為主角的故事。
不是精神麻藥,而是夢想永遠都能激勵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