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錯位與誤會帶來的笑點,其實都是魏成功源於自身對演戲的熱愛和作為演員的敬業。
他演得其實談不上多好,容易表情浮誇。
但他飾演卡爾其實不是第一次出演男主角——他的第一個男主角,是飾演死去的好朋友,成功的瞞騙住好朋友失明的父親。
所以當他送別了來探班的「父母」後,他才情不自禁地在雨下起舞——
起舞的並不只是魏成功,更是魏翔。
要說這部電影最動人的,不是開心麻花終於久違的認真做了一部喜劇,而是把這部喜劇以戲中戲的結構來和現實互文。
故事發生的地方,是在一個名為「萊茵鎮」的城市,處處帶有義大利小鎮的影子,但處處透著攝影棚的質感。不提電影里到處都是致敬,以及魏成功每次的出場都是模仿影史著名角色,哪怕在最後的彩蛋里,戲中戲更是一層套了一層。
最「雙關」的設定,是魏翔的表演。
魏翔眼熟吧,近年來的國內喜劇基本都能看到他作為配角的身影,而他的出場往往都會成為劇中的笑點和梗。但這部講述了「魏成功」第一次從龍套登上主角舞台的電影,現實里也是魏翔也是從搞笑配角到男主角的一次跨越。
都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當計劃敗露的那個夜晚,魏成功在屈辱和譏諷下還得裝出笑臉說出「謝謝吉米哥」時,觀眾們看到的,是他眼裡那晶瑩如同心的碎片的光芒。
現實里的魏翔,我們不知道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譏諷甚至屈辱,但他經過無數的摸爬滾打,依舊能說出「戲還沒演完」。
原作《魔幻時刻》更多是表達出導演對於電影的熱愛,而這部《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因為魏翔的「魏成功」成了他演員生涯的最重要的一座里程碑。
就像片尾出現的字幕:成功只比未成功多堅持了一次。
「死跑龍套的」這個代號,伴隨過魏成功和尹天仇等人。而類似的自我嘲諷譬如「社畜」,也成為過我們的標籤。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愛看龍套成為主角的故事。
不是精神麻藥,而是夢想永遠都能激勵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