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春節,不管是身在異鄉的打拚人,還是留守本地的辛苦者,都會放下手頭的事情,紛紛回到老家,過一個團圓年。
而此時的父母,就更為渴望在外地的兒女,能早早回來陪伴在自己左右。畢竟,平常的日子,兒女要忙工作,父母不好意思開口。而逢年過節,父母這才可以光明正大要求兒女早點回家。
懂事孝順的兒女,會早早回到父母身邊,讓父母享受下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其實,一年到頭,父母最盼望的也就是過年的時候,兒女能在身邊。
01、兒子五年沒回父母家過年
每次提起過年,宋阿姨總是滿腹心酸。因為自從兒子跟城裡的兒媳婦結婚以來,兒子就再也沒有回來父母家過過年。
兒子結婚第一年,兒媳婦說她父母兩個人過年太冷清,想陪父母過年,兒子同意了,又軟磨硬泡宋阿姨答應了。宋阿姨想到,女兒出嫁確實遠離了父母,不習慣在婆家過年,就答應了。
可兒子結婚第二年第三年,依舊如此,每次說辭都是兒媳婦想跟自己父母過年,回婆家不習慣。對於這套說辭,宋阿姨很是抗拒。
因為,兒媳婦是獨生女,自己的兒子也是獨子,按照兒媳婦的說法,自己的兒子,豈不是成了上門女婿,再也沒辦法回父母家過年?
而宋阿姨的女兒雖然出嫁了,可女兒也要在婆家過年,沒辦法回娘家跟父母過年。而宋阿姨心疼女兒,害怕女兒鬧婆媳矛盾,也基本沒有跟女兒提過要在娘家過年的要求。
兒子結婚的第四年第五年,兒媳婦的理由就更為充足了,因為孩子還小,不方便在路上奔波。可是在孩子剛出生沒多久,宋阿姨老兩口為了兒子兒媳方便出行,就資助了他們10萬塊錢買車。
02、女兒要把父母接去過年
連續五年來,兒媳都以各種藉口不回婆家過年,而妻管嚴的兒子,也基本都答應了,這讓宋阿姨心塞不已。原本孝順懂事的兒子,在兒媳婦面前,也不敢提任何要求,生怕兒媳婦吵架鬧情緒。
宋阿姨心疼兒子,也不好勉強為難兒子。只是自己都盼了五年,原本今年好不容易說服了兒子,兒子也說服了兒媳婦,答應了回來過年。結果,臨到過年,兒子又反悔,去了他老丈人家過年。
在兒子答應回來之後,宋阿姨和老伴就提前準備了一屋子的年貨,就等著兒子帶著兒媳和孫子回來過個熱鬧團圓年。誰知道,兒子耳朵軟,兒媳婦一哭鬧,他又再次妥協了,還勸父母兒孫自有兒孫福,讓父母自己安排好自己的春節。
兒子的反悔,讓宋阿姨和老伴,氣憤又心寒了好幾天,直到女兒年前回娘家探望父母都不曾緩解過來。女兒看著冷冷清清的家裡,就父母兩個人守著,心裡也很不是滋味,就主動提出要把父母接去一起過年。
宋阿姨和老伴很是心動,可是顧慮到女婿的感受,他們還是不敢貿然答應下來。誰知道,女兒離開後第二天,又帶著女婿開車來接他們。這下宋阿姨再也忍不住,點頭去了女婿家過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03、父母賭氣把名下房產給女兒
在女婿家住了幾天,宋阿姨和老伴,也感受到了久違的兒孫繞膝。雖然孩子是跟女婿姓的,但好歹也是自己女兒的親生血脈。
在初三那天,宋阿姨和老伴商量了一宿,決定把他們名下的房產送給女兒。兒子遠在千里之外,又只顧著他的岳父母和妻子孩子,對親生父母都完全不管不顧了。
雖然這一舉動,是有著賭氣的成分,可宋阿姨卻認為是最好的決定。畢竟,以後養老,他們估計也指望不上兒子,更指望不上兒媳婦。與其這樣,還不如早把房產分出去,爭取女兒女婿的贍養。
誰知道,宋阿姨前腳把房產承諾給了女兒,兒子後腳就打來了電話。兒子一打來電話,不是問候父母,也不是關心父母這個春節過得好不好,而是直接質問父母為什麼要把房產給妹妹,那原本應該是留給他的財產。
宋阿姨和老伴,輪流跟兒子解釋,說兒子結婚買房給彩禮,早就花光了父母的積蓄。父母名下的這套房子,最多也不過40萬。如今給了女兒,也只不過是指望著女兒女婿在他們年老年邁的時候多多照拂而已。
兒子聽不進去,只是一味責怪父母自私偏心,還發了狠話說:既然房產給了妹妹,那以後你們別指望我養老。說完,兒子就狠狠掛斷了電話,後續也拒絕再次溝通和商量。
看著兒子一意孤行,宋阿姨心酸不已。可是她卻不想再妥協,自從結婚後,兒子早就成為了他老丈人家的兒子,凡事都先顧著他老丈人和兒媳婦,對於他們親生父母,早就拋之腦後。
所以,別人說的,娶了媳婦忘了娘,有些時候果真是古人誠不欺我。兒子的離心,父母的傷心,逐漸成為了一種常態。兒子有了自己的家庭,父母就成為了無足輕重的人。雖然現實很殘酷,但卻也是事實。
今日話題:
你支持宋阿姨的做法嗎?
半夏解語:剖析婚姻情感,教你讀懂人心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