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揭露一個網紅圈的真相,一個曾經短視頻平台的現象級頂流人物,短短几天時間,粉絲就能夠突破1000萬,到現在竟然無人問津了。
很多人都在說,做短視頻好,做短視頻賺錢快。
那我給大家說一個人物,大家一定有所耳聞,在早幾年的時候,可謂是鋪天蓋地遍地都是張同學,回到農村老家創業的消息,通過拍攝短視頻的方式一炮而紅,很多人為他鼓掌,有人為他點贊,那現在呢?有人為他買單嗎?
之前的時候,曾經有人統計過,說張同學在短短5分鐘時間裡面,竟然融入了290個分鏡頭,如此多的分鏡頭融合在一起,讓大家看了之後反而覺得非常的舒服賞心悅目。
這或許是張同學在拍攝短視頻過程當中,一炮而紅的直接原因,但如果說這個原因是全部原因,則有些牽強。
張同學拍攝的就是農村題材,農村題材能夠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一些人生於農村長於農村,他知道農村是怎樣的狀態,也能夠更好的了解、體會到農村的衣食住行吃穿用,通過張同學的視頻能夠品味人生。
那為什麼現在張同學突然不紅了,或者張同學從紅到不紅的這一段時間裡面究竟經歷了什麼?
第1點網際網路的複製之風太過嚴重。
在20年前那個時候,我的父母會一門獨門手藝——包包子,包的包子那叫一個好吃,村子裡的人都願意吃,當時我父母很自豪,指望著通過包包子的方式一個月賺個一兩千塊錢,如果將來生意好,開個小分店,日子不就爽了嗎?
但是沒有想到,過了沒幾年的功夫,好像家家戶戶都會包包子了,我們村子裡面不知道走出多少個賣包子的人才。
慢慢的父親的包子就不具備優勢了,再回來被市場淘汰,現在開始撈大餅。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在於複製。太過於容易複製,粘貼太過於輕鬆,只要想學總歸能學會。
而這些還僅僅局限於一些產業鏈或者一些製作方式,那還是在之前的時候,這些產業鏈、這些學習方式沒有那麼普及。
現在就不一樣了,張同學爆火,通過網際網路的方式,用分鏡頭來記錄自己的衣食住行吃穿用,這樣一個套路,在十幾天的時間裡面打造千萬現象級爆款之後,影響了很多人模仿,一旦模仿,就必然會稀釋之前的流量。
這幾乎是一個必然現象,就比如當大家都認為1+1=2的時候,你突然提出一個新的理念,1+1=0,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但是沒有想到,過了兩天之後,網際網路上全都是1+1=0的戶號,你之前講的1+1=0,還有號召力嗎?還有影響力嗎?還有熱點嗎?當然沒有了。
第2點創作瓶頸太容易出現。
張同學在2022年6月份的時候,開始了自己的第1場直播帶貨,這個時間節點其實就已經出現問題了,距離張同學爆火已經過去了整整8個月。
不知道張同學是太愛惜自己的羽翼,不願意剛剛有粉絲就變現,還是有其他特殊情況,但無論如何,張同學這樣做終究是有他的顧慮,這也讓他失去了第1次能夠直接變現的機會。
而這個時候,張同學就發現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通過分鏡頭的拍攝方式,記錄農村生活的這種鏡頭創作題材太過於有限。
可能就有那麼幾個,甚至幾十個不同類型的生活,在之後,大家的生活都是千篇一律的,引起的共鳴又比較少,內容與內容之間有重複度,還不容易被大家看好。
這個和小姐姐跳舞不一樣,我們經常看一些小姐姐在那跳舞,覺得非常有趣,那是因為這個小姐姐本身顏值在線,通過不斷的跳舞的方式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哪怕跳的舞蹈是重複的,大家也都是快餐文化沒什麼感覺。
而張同學拍攝的內容略微有一些深度,有深度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吸引大家來看。
而一旦花費了更多時間來看,在某種程度上幾乎就把這種題材定死了,在創作評定這一塊是無限放大趨勢。
第3點,變現難度極大,直播帶貨不是每個人都能吃的。
大家都知道,各大短視頻平台裡面都有直播帶貨的博主,而且平台都在力推他們。
一場直播下來,短則賺個幾百萬幾千萬,多的時候成交額就能突破十幾億甚至幾十億,尤其是在雙11或者618這樣的重大節日的時候,賺錢那就跟玩兒一樣。
但是張同學呢,張同學同樣是有千萬量級的帳號,但這個帳號的直播帶貨數據,其實大家能夠看到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